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渔门镇中心学校 617109
在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题,出现了这种题,我们可以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这种方法我们把它称为:“ 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是一种很好的解题策略和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组织教学:“小手背起来,我就背起来”!
二、引入课题:
同学们现在坐的位置、教室里面的课桌、同学们的5个手指都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你们想知道吗?
你们坐的位置,同学与同学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就把这个距离称为“间距”。教室里面的课桌,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也是“间距”。现在“请你跟我这样做”-----伸出我们灵巧的手指 ,仔细的看一看,它们之间有没有间距?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类似的间距?(做操的队形、公路两旁的路灯、、道路两旁的树木、盛大的阅兵式、我们的两眼之间、两耳的距离、闹钟、青蛙的跳跃、…)
这些现象,都跟间距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们就把它们一并纳入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朗读课题,根据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老师讲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
1树木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绿化祖国等,它还能制造氧气供人们吸收,吸进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不大量的植树造林,那么地球上的氧气,就很难满足人类和各种生物的需求
2树木还可以减少噪音,能使我们听到的难受的噪音减小四、五倍
3`树木不仅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环境效益,而且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砍树,多植树。
三、揭示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学会用线段来探究、发现植树问题中的两端都栽的植树规律。
2、让同学们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小组合作探究:
1、同学们画任意长度的线段,在线段上均匀的植任意棵树。(两端要栽)
填表: 表(一 )
2、指名学生回答并上黑板填表。
3、探寻规律:
根据表格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树-1(学生朗读)
老师强调:这个规律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两端要栽”
学生跟着朗读:“两端要栽”
表(二)
全长
(厘米) |
间距
(厘米) |
间隔数(个) |
棵数
(棵) |
|
|
|
|
|
|
|
|
|
|
|
|
|
|
|
|
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老师强调 :“两端要栽”
间隔数=全长÷间距
棵数=间隔数+1
全班朗读并记忆
老师再次强调,这个规律是建立在“两端要栽”的前提之下的,如果没有两端都栽,这个规律将不成立
五、教学新课
1、同学们在全长1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2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学生读题:边读边想,在这个题里面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在这道题里面,那些词是关键词?(10米、一边植树、每2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老师再次强调 :“两端要栽”
2、列式计算
10÷2=5(个)
5+1=6(棵)
答:一共要栽6棵树。
3、改变应用题的数据,将10米改为30米,把2米改为5米,再列式计算。
4、改变应用题的数据,将10米改为100米, 5米不变,一边改为两边再列式计算。
指名让学生上黑板做并讲清算理
六、作业练习。
教材107页做一做的1题。
七、课堂小结:
1、下面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堂课的教学内容。
2、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老师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作个简短的小结。
八、达标检测
教材109页的1、2、3、4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