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沧云县后箐完小 6758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艺术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学校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也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指出: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功能。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又一个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而,作为素质教育基础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却依旧非常寂寞,与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节拍未能同步。作为一名农村小学非专业的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绳”,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由于音乐不列为考试科目,不少教师为了晋职评优,争夺名次,一心扑在“正课”上,甚至霸占音乐课,改上所谓的正课,音、体、美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成为被歧视的对象,音乐教师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
二、音乐师资严重缺失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农村音乐教师大都是 “半路出家”的。而且在这些准音乐教师中,能用简谱教唱新歌的很少,能用五线谱教唱新歌的几乎没有,其他的则只能是先唱熟歌词,然后套唱简谱。而这不再是少数,我国农村像这样的学校还有很多很多,音乐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三、农村音乐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基础教学设施严重不足,音乐教材与教学实际之间存在矛盾, 教学基础设备是进行音乐教学的基本保障,农村音乐教学设施的严重短缺。走访乡村小学发现有琴的学校很少,琴也只是最普通的电子琴,音质音色也欠佳,别说音乐教室、乐器、音像资料几乎为零,连音乐教材都不能保证人手一册,只是传着用。音乐教材的使用更是乱糟糟,有的使用人教版、有的使用人音版、有的使用湘教版,但是从使用情况来看,由于教师素质、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局限,使得现有音乐教材与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在此情况下,不少学校虽然定了教材,但也无法达到教材的要求,一直不得不抛开教材,许多教师不讲音乐知识,不渗透审美教育,更谈不上如何去欣赏各类题材的音乐作品,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性。
四、教师素质严重达不到标准
为了解决音乐师资缺乏的新问题,有关学校敷衍了事,搞各种培训,所用音乐教师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的,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这个缘故,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农村中小学中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据统计,办学条件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的占34%;没有音乐教育学历的教师占67%;能综合考评学生音乐成绩的教师仅占8%;更有的学校由于教师短缺,校长自己决定如何配备音乐教师,为了抓文化科成绩,音乐专业教师也只安排文化科的也不在少数,浪费了资源,这更让人发指。
五、“不规范言语”在教学中的运用
当今小学教育的主要对象(2000年后的孩子),受成长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在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而语言作为其思想感情的载体,在兼收并蓄流行语言和网络语言等特点的情况下,出现了 “新新人类语言”这一颠覆传统语言学基本原则的“不规范言语”。作为教师应主动接触了解,筛选、过滤之后有选择的适当运用,对课堂教学将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并真正的维护汉语言的规范性与纯洁性。乡村教师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较少,音乐学科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课件及索新颖的教学方法,音乐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音乐爱好和音乐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音乐课;反之,孩子对音乐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音乐、爱好音乐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新课程标准是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挑战,农村基础教育是为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 它是关系到国家和全体国民生存、发展的大事。因此, 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关心和支持音乐教育, 尤其是关注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资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以不断探索的精神寻求适合当地音乐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还农村孩子一个完整、全面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