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753000
摘要: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作到的。渗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目的。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竞争意识的教育、意志品质和探索精神的教育、环保教育等方面的德育渗透,自然地融德育于英语教学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关键词】 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素质教育的基本点是面向全体学生,适应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而德育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是主导因素。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时期,是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其优良品德,将德育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英语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一个主要科目,当然也不例外。
英语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之中。现行的高中教材的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内容包括历史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我们英语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品德,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提升学生的品质。
因此,从英语学科内容实际出发,加强教学的教育性,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贯穿德育因素呢?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自觉地寓德育教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一、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爱祖国、爱集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留下的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典范,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今天的青少年,如果只能津津乐道于贝克汉姆、罗纳尔多、金秀贤等,而不知道四大发明,那真是我们民族的不幸和悲哀,更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和罪过。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学生既知道世界的过去和现在,更要知道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帮助他们真正做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人民要在国际事务中处于积极主动地位,就需要大批的外语人才。通过学习外语,才能了解国际形势,汲取精华,弃其糟粕,利用全人类所积累下来的经验财富,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在教学中渗透理想前途教育。许多学生在刚跨入高中的门坎时,思想上还是很幼稚、很茫然的。他们不大清楚为什么进高中?毕业后进哪类大学?将来又成为哪方面的人才?我结合英语课文教学,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精神,引导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如学习了“Madame Curie”一文后,我引导学生学习居里夫人从事科学事业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勇气和献身精神,鼓励他们为国家的强盛兴旺而发奋学习,以便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Captain Cook”一文的学习,也让学生了解库克船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测绘及航海卫生等事业做出的探索,引导学生树立为人类发展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
三、在教学中渗透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在学习Healthy Eating和No Smoking这两个模块时,我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丰富而且健康的饮食文化,以及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等,要让学生明白健康的饮食习惯的养成是拥有健康体魄的前提,教育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No Smoking模块时,我先通过讨论引入话题,让学生讨论吸烟的危害。这个话题是学生非常熟悉,学生畅所欲言。在上完课文后,我又提出一个话题:倡导学生不光自己不吸烟,而且劝周围的亲人和朋友们戒烟。很多学生都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述出来,既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了口语的锻炼、课本知识的学习,又让学生意识到了吸烟的危害,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在教学中渗透竞争意识的教育。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竞争”几乎时时刻刻都跟随者每一个人。如何引导学生面对社会的挑战,适应“生存竞争”的大环境,这一问题也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英语教学的同时,我结合社会现状,一方面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现实,作好参与竞争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作好参与竞争的物质准备——学好知识,掌握技能,为升学——择业——作贡献打好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
五、在教学中渗透意志品质和探索精神的教育。现行高中新教材中有许多介绍人们不掘不挠,乐观向上,最终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例子,如Famous Women中的主人公Helen Thayen讲述她60多岁时独游南极洲的昌险经历。面对困难时,她表现出冷静,顽强,乐观的态度 ,最后克服险境。Making a Difference中主人公霍金不为病魔和瘫痪吓倒,以惊人的毅力和信心成为物理界探索宇宙的先锋。这些都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探索精神的绝佳题材。许多青少年由于受家庭等方面的遮蔽,少有挫折训练,一旦面临挫折,往往手足无措,经不住挫折的压力,有时简直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 而学习英语本身就是对他们意志品质的锻炼,因为学习英语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学好。
六、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The Violence of Nature和Sandstorms in Asia模块讲到地震、火山、海啸、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对地球的破坏,以及人类行为对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如水污染、空气污染、水土流失以及濒危物种等。根据课文,我以课件的形式,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触目惊心的图片引入话题,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内容印象深刻,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明白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以及应如何从自己做起去保护环境的讨论。课后学生自发地发出倡议:我们要齐心协力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保护环境应从自身做起,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美化净化校园环境。
总之,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作到的。渗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目的。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注意把教育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起来,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自然地融德育于英语教学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学生的道德素质将会有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彬著:《叩问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2.吴文菊主编:《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2009.5
3.张纯主编:《英语,不过如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