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六隆镇供央小学 533317
【摘要】本文阐述了对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主要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注意的一些策略,进而探讨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问题。 【关键词】主体; 发展; 策略
在课改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真正落实这一战略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走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时代。对于“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一认识,应该是无可争议的了。学生的学习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通过听讲、阅读、实验和观察等行为来进行的。当然,如果没有教师的讲课,没有阅读的书籍,也没有实验和观察,学生就不可能系统而有效地学习。今天我们说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也是一种相对的认识,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紧握着这些载体不放,而应善于捕捉适当的契机,该放手的时候就大胆充分地放,该收的时候就一刻不松地收,要让学生在收放自如的教学环境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学困生,要经常鼓励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尤其是在学习上,对他们的要求比其他同学稍低些,不跟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要求在同一起跑线上,否则会使他们在学习上失去信心。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比较专制的现象并不罕见。教师的权威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要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就要克服“唯我独尊”的思想,放弃“家长”作风,要真正把学生看成朋友,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别是个人情感,建立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容许学生提出与自己不同的看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标新立异、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过程成为教师指引下的学生主动学习自己发展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课堂教学,我认为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会他们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要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必须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创造的欲望,形成强烈的出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
最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举行。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沃土。课堂教学应该以人为本,体现以教师为代表的教育者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其本质就是组织学生学习。要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就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求解的前提,是进步的阶梯。在教学中,学生能够生疑,是否敢于发问,是其学习是否主动的重要表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激发学生动脑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
故此,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注重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堂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此可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