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作者:尹杏云
                                 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        323000
【摘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对青少年的理想.情绪.美感教育的要求更高,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标准也有所提高,音乐教育担当起更重要的角色,要达到音乐的教育功能,还必须掌握好教育对象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结合高中学生的音乐欣赏心理,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就应当制订行之有效的方法,让音乐的美德能够拨动心弦,沁人心脾。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教学   音乐课欣赏
   音乐欣赏教学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开展,目的是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的提高。新课改的音乐教学目标明确指出: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淘冶情操,提高修养,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鉴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音乐欣赏课怎样担此重任?我认为.落实 “感情体验”是高中音乐欣赏课的重要任务。
一、 正确引导.使学生具备健康的音乐欣赏观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思想和感情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普通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高中生的年龄大多处于15~17岁之间,这正是青少年学习知识的黄金时间,也是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但是,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他们又具有猎奇心理和强烈的自我意识,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危险期”。如果引导得法,教育有方。他们的潜能将会被开发出来,有助于他们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之,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选材要灵活多样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只拘泥于课本内容,应适当选择一些流行音乐;虽然现在的教材中已经加入了一些流行音乐,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需求,而且因为流行音乐良莠不齐,但教师不能以偏概全地视流行音乐为洪水猛兽,应该客观地认识到,流行音乐中也有许多具有艺术价值的、积极教育人的作品。比如、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很喜欢周杰伦,视其为偶像,有些教育工作者一味地批评他的音乐,但我却认为,他的某些作品是很有意义的。如《听妈妈的话》这首歌,歌词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母亲的爱和尊重,同时教育听者要尊敬长辈。
三、情感体验的培养与调动的策略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所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情感体验打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打渠道。情感体验要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学生的主题作用,产生了情感呼应就有了音乐的兴趣,就能找到适合于自己、并与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
四、寻找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
   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老师可以把一定的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听一些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的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以自由的发挥。再如新学期的班级音乐会中的才艺表演,不仅自娱自乐,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同学们欣赏水平和品位在不断的提高,学生在台上尽情的表演,台下真情相伴反响强烈,情感投入越多,兴趣就越浓厚。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差异,所以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与之相适应,相信他们总会激情碰撞并爆出火花。音乐艺术本身就是美的化身。他的重要构成包括旋侓和节奏。旋律是音乐的血液,节奏是音乐的骨髓,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织。因此旋律节奏的变化使情绪有很大的差异;如旋律下行时,则表现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或悲伤。旋律上行则一般表现情绪高涨激动、兴奋昂扬。节奏的快慢也会使生理、心理产生变化、情感体验不相一致。节奏鲜明、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节奏慢则心平气合、稳重、在音乐作品中多用于叙事、舒情等。
五、 结论
    总之,音乐教育能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净化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广大教师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及能力。因此,教师应发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与特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道德品质高尚、有知识、有能力、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海萍: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元素解析[ J ].文艺生活、文艺理      论、2009(9)。
[2]  郭声健:高中音乐新课改面临的三大挑战[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学报.2009(6)。
[3]  于南霞: 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说略[ J ].考试、中考老师。2010(10)。
[4]  郝丽娜: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艺术探微[ J ].学周刊。2010(1)。
[5]  刘杨:让音乐欣赏的美拨动心弦、[ J ].新课程。2011(2)。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