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作者:邓 翔
                         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八渡瑶族乡那囊小学       533315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培养  良好  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形成阅读能力的有力保证。因此,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是当前农村小学生在阅读习惯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平时读书漫不经心,心猿意马,不求甚解,不思其义。在阅读课文时,不能很好地使用工具书,(并者缺少工具书)没有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读书的效率很低。如何从小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这是当前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那么,应该培养农村小学生哪些阅读习惯?怎样进行培养呢?
一、激发读书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读书。而兴趣要从小培养,低年级教师在培养学生爱看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爱听——教师读给学生听。教师要善于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懂得学生喜欢什么,做什么。然后选择一些适合农村学生的优秀作品,如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读给他们听。等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就可自己主动读这些生动的故事了。这不仅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而者引发学生多识字的欲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读书热情更是急剧升温。
二、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动手的阅读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和作批注的习惯。“圆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时在哪些地方需要圈点勾画呢?(1)关键性字、词。(2)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3)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比如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作批注。如在句子下面用横线划出重点句,用波浪线划出精彩,也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上阅读心得,联想,见解,疑惑等。对于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要随时翻检字典、词典。通过阅读,思考,动手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也动手的好习惯。
三、循循善诱,有目的阅读。
    书籍浩如烟海,读书人仅是一叶扁舟,盲目的读书,会使人迷失方向。教师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心情,心境,以及阅读能力,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并指导学生吸收不同书籍的精神食粮。阅读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名人传记时,要让学生学习书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书中的深刻道理。读优秀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优美片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读科普类作品时,要让学生联想生活,注意观察周围
的事物,力争做到学以至用。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农村的小学生陋习是很多的,语文教师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有于农村小学生本身的身心特点,养成这一习惯有一定的困难。但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想尽办法,不断提醒学生必要时可以 采取奖励措施来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总之,语文教学要把阅读放在重要位置,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