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感情朗读--作者:汪小惠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虎城乡小学校   638016     
 
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震憾的影响是很有力度的,也是深远的,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本身含蕴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会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中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课文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情绪。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其中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毫无疑问,这大大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   
一、首先要有感情地,流利地把课文读好    
在教学中,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很多的,而且时间是非常紧促的,我们利用课堂让学生熟悉课文,对学生作适当地指导是可以的,但如果完全凭借课堂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会读到有感情地读,这是比较困难的,基本上也是很难实现的。这除了时间的原因外,还有现在的课文大部分已有一定的难度,比较长,和学生个体之间水平的差异。因此,我注重让学生在课前的朗读预习。在课堂上我又通过范读等,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整体的印象。再让学生结合读课文自由学习生字,为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等,使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正确,读流利。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轧实的基础。
二、把自己的感受大胆的说出来     
“自求自得”粗读课文,整体感知,笔者在课堂上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读课文,自己去寻找答案,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以读代答,有些句子的意思只能意会,又难言传,可以先让学生去咀嚼、体味、感悟,将“心得”用表情朗读读来回答。品读课文,细细体味,我在教学六年级的《索溪峪的野》导学这一教学过程时描写索溪峪山的那部分,出示了“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拨地而起,半块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这句话,先让学生轻读,接着出示问题: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只能用课文当中的“惊险”一词回答,再让学生自己续读,最后学生根据句子固有的语气,体会到了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虽然,这个“问”是通过“读”来完成的,由读设问,读中求悟,语感就是油然而后,并逐步升华。  
三、 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
我始终认为不论是自己上课还是听一些名师上都离不开一段或一遍生动的范读。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朗读技巧、朗读能力是比较欠缺的,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是特别强的。因此,教师应注重范读的重要性,发挥在朗读时的引导作用。
当然,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带头作用,榜样示范作用,并不要求学生照搬照抄,囫囵吞枣。模仿也应带有自己的特色,发展自己的个性。这时就需要个别读,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也让学生互评互学,不断提高。在教师示范读后学生再接着读,并且老师要及时的指出还读的不好的地方,也要充分肯定好的朗读。
四、创设情境,宣染气氛。
一篇课文它一定有它的情感路线,就如我们教师在备任何一节课时都会在教学目标中写上情感价值这点。而它的体现就在文中,而文中的情感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它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感情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班级里宣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要以读助想,学生边读边想象,可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生动的情景,通过大脑加工改造,随着语音的流动,建立音与像的联系,形成成生动的“图像”再现大脑屏幕上,学生则更深刻地体会文中的语感,记得在我上六年级的一篇《伯牙绝弦》中为了让学生更理解诗意的意境笔者首先采用:古筝曲《高山流水》,用音乐渲染与语文相似的氛围,去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再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让学生边读边联想,在脑海中产生一幅图画,并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应发挥部分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把从朗读中体会到的那一份情感说出来,取长补短,带动其他学生对文本中情感地体验,为感情朗读课文指明方向。同样也可以介绍一些课文的时代背景,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演一演,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或想象一下类似情况下的心情感受,当然,教师的感情朗读是一种有效而常用宣染气氛、感染情绪的好方法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升华到一定的境界。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