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浅谈聋教语文中段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作者:高艳琼
陕西省宁强县特殊教育学校     724400
  
 
【摘要】:聋生学习语言的最大目的是能用语言同别人交往,作为一名聋教教师,在聋教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掌握聋生的语言发展特点,善于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情境和校园文化,努力培养聋生学习语言的兴趣爱好。本文着重从教师的课前备课、手语准备、课堂教学等多角度入手,阐述了聋教师生间有效交流的方法,让中段聋生学会交流、乐于交流,为高段写作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聋教语文  和谐交流   情境创设 
交流的意思是就彼此间把自己的信息提供给对方,相互沟通。正常的人不可能离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而生活,人必须不断地与别人交流信息,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有人做过研究,认为人醒着70%的时间都花在这样那样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可见交流沟通对我们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一个完整的沟通交流应该是这样的:当发送者产生传递信息的需要时,他必须首先确定信息的内容;然后对内容进行编辑,把内容转换成言语、文字或其他信号,发送给接受者;接受者对信息进行理解和整理后反传给发送者。对于有特殊需要的聋生来说,交流沟通对他们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听觉损伤给聋生的语言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同时也影响了听觉损伤儿童沟通与交往技能的成长过程。而语文课直接教聋生学语言,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让聋生获得更多的语言能力。“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首先要解决课堂语言交际问题”。对于中年级聋生来说,他们刚经历了低年级识字学词阶段,两三年下来积累了近千个词语,为语言沟通提供了大量的“原料”。但是受聋人“由主到次”“由实到虚”思维的影响,聋人手语语序颠倒,虚词省略,造成了聋生书面语颠三倒四,语句残缺不全,难以流畅与人交流。可是在中年级阶段,必须让聋生掌握上千个常用句子,使语言“原料”成为“构件”和“成品”,为高年级的写作做好准备。聋生的中年级是语言沟通训练的关键期,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中年级聋教课堂教学师生间语言交流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人为本,情注聋生,精心构建和谐课堂
    尊重、了解聋生,是师生课堂教学默契的基础。作为聋班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关注聋生的身体、心理状态,经常与聋生沟通,可用笔谈、短信或QQ进行,努力使自己成为聋生的朋友。对待聋生要以心交心,在交心的过程中多了解聋生、走近聋生,多角度为课堂交流提供更多贴近聋生生活的素材。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表达习惯,尤其要特别关注个别差异较大的学生,课堂上学生才会积极主动与教师交流,自觉将自己融入教学情境。就拿我所带聋班来说吧,学生年龄差异较大,9岁的周心贝不爱学习,我就从我们的共同话题入手,主动和她谈起爸爸妈妈和还是婴儿的妹妹,课堂上语言练习时以她的家人为中心,让她慢慢的明白家人的期盼、感受家庭的幸福,并通过多种方法鼓励她用心读书、悉心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建立了我和周心贝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19岁的学生王明比较喜欢QQ聊天,我就从他的这一爱好入手,通过QQ交流了解他的生活、朋友和家人,课堂上多提问他熟知的话题,平时比较孤独的王明很快融入了教学交流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我的教学活动中,和谐的课堂上时时展现着热闹非凡的画面,聋生之间讨论交流活动有声有色。
二、掌握规律,中速教学,增进与聋生的交流沟通
聋生“以目代耳”,眼睛是他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接受各种信息的主要器官。而聋生的视觉效果又受方位、空间、光线等制约,在课堂上往往会影响师生间的交流效果。所以,在课堂中传递信息时,师生间的位置必须在双方视力范围之内。
    聋班教学,教师的教学语速至关重要。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总结出一个有趣的公式:情感表达=7%语言+38%声音+55%表情动作。作为聋教教师,我们要把38%的声音转化成“口语+手语”传递给聋生,聋生在接受信息时,不仅要看教师的唇形,还要看教师的手语表达,两相结合理解教师要传递的意思。所以聋班教师的教学语速就更应该放慢,慢的程度以学生能够明白教师要表达的意思为准。尤其面对中段聋生,学生年龄小、经历少、阅历浅,语言知识储备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注意一字一词的表达清晰、完整,以便让学生准确接受信息。
三、创设情境,语境促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升交流沟通能力
聋教语文又被称为生活语文,教学活动中模拟生活情境,使聋生进入情境,宛如在生活之中,就能自然而然地进行交流。李吉林老师说得好:“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作为聋班语文教师,教学中一定要特别注重为聋生创设语言沟通情境,真正让聋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聋生情绪也会因之而变得高涨起来,学习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沟通与交往的情境中去,去做进一步的体验,他们的语言就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在教学《好朋友》这课时,为了让聋生更好的理解“好朋友”的含义,更好的与同学们融洽相处,课堂上我把平时积累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照片制作成课件播放出来,让聋生在课堂上现场模拟再现当时的情境,谈自己的感受。当孩子们做的不好、表达的不够完整时,我便以情境中人的身份,亲自加入到与孩子们的情境表演中去,适时点拨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补充完善表达内容,孩子们时时感觉我就好比是他们的学习伙伴,从而促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参与融入的兴趣更浓,交流沟通的内容更为丰富。
聋生的学习特性,注定了聋班语文课堂要多用直观性教学,把教学中复杂、抽象的课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图片、影像等,图文并茂,帮助聋生更好的学习语言。在人教版聋教语文各册教材中,每篇课文中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配合图片的教学特别适合聋生,可以让聋生更直观地学习和了解现实社会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生动教材,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让插图为教学服务、为师生交流服务。例如,在教学《蒋小芸洗手帕》一课时,我补充了学生们洗头、刷鞋、洗衣服的照片,并把我的教学语言和图片联系在一起,教给学生洗、刷的方法,学生不但学会了造句子,而且很快就理解了我要表达的意思。
四、深挖教材,精心备课,为语言交流铺路架桥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前提,聋班教学,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充分了解聋生真实状况,针对教学目标和聋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选择教学方法。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儿童学会语言总是通过与周围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中逐步掌握的。因此,教材是聋生学习语言的蓝本,要想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必须拓展教材,增加对话内容。对话教材的选择必须与聋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根据他们日常交往活动的需要在生活场景中选择教材。例如:聋班学生与炊事员或培智班学生的交谈,看病时与医生的对话等。在教学《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一课时,我根据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将课文中同学们的角色进行变换,由第三人称转变成第一人称,让我班聋生在课堂上直接扮演角色,逐个说说自己看到的学校操场上同学们的活动状况,从而促使孩子们学会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会表达基本的所感所想,孩子们也因此在课堂上更加活跃、语言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就是我将聋班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中的意外收获。
五、口手兼用,突出手语,促进与聋生全沟通交流
手语作为聋生语言交流工具和聋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对于聋生而言,手语的作用是有声语言无法替代的,手语的作用更是非常明显的。作为一名使用手语最为频繁的语文教师来说,如果我们对聋生的自然手语知之甚少,那么我们与聋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将会是障碍重重。因此,在聋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手势语言的作用,不但注重运用教师的手语,还要注意学生的自然手语。
聋校语文教学中有一个特有的问题,就是聋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是否能跟的上教师教学的语言。因为中段聋生的语言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如果教师课前没有认真准备教学语言,极有可能导致聋生在课堂上难以正确接受教师教学语言传递的信息,从而形成师生之间交流沟通障碍。因此,聋班教师必须练就教学中娴熟生动的手势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贴切的体态语言。
实际上,聋人的实际用语具有多样性。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聋生常使用到他们的自然手语。自然手语是聋生自发形成和使用的手势动作,和有声语言的表达顺序不同。聋生在进行书面语学习时,他们质疑字词意思和难理解的句子时,就会联系旧知识,或生活中的经验和教材中的插图,用自己最为直接的表达方式--自然手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猜测。教师只有平时仔细观察学生间的交流,常和学生接触,才能在学生使用自然手语时,第一时间看懂学生所要表达的意思,与聋生进行有效地交流。例如,我班聋生在表达“不知道”时,是在耳朵下演示“花”的手语,这是我通过多次观察聋生之间的交流发现的。这种自然手语,对于聋生而言,是很难纠正的。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有时为了便于交流,我也使用他们的自然手语;在教学词句时,有时先使用自然手帮助聋生语理解词句意思,然后再指导聋生用规范的手势汉语熟读词句。
手势汉语不但可以帮助中段聋生朗读、背诵课文,还能帮助聋生更好的学习书面语,为以后高段学习写作打下良好基础。现实生活中大部分聋生都习惯于他们的自然手语,习惯于将需要表达的重要信息放在句子的前面,且呈现出很大的情境性和简约性,这与手势汉语(即对汉语进行的一种手势符号化)有着很明显的差异。所以,课堂上我们要合理的使用手势汉语,确保聋生完全看懂或了解教师所表达的内容,以达到流畅交流目的。例如,在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仅仅教会学生本篇课文手势汉语的用法,是不能让聋生完全理解春天的变化的,不能理解“麦苗醒了,舒展着嫩绿的叶子”“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等句子的含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将春天与冬天进行对比帮助聋生理解春天、认识春天,同时,教师还要做一些辅助理解的动作,让聋生明白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含义。
六、创新理念,寓教于乐,着力打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本领的,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教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作为聋校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培养聋生学习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聋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突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善于运用简洁明了的口语和手语,不断增进与聋生的交流沟通;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巩固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第一,要创设有温度的课堂。语文课堂理想、合适的温度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有效沟通、情感共通的。语文教师需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对话的教学关系。这种对话关系,需要相互尊重与理解,需要心灵的沟通与交流。真诚、友善、亲切、和谐的氛围是教学民主、平等、对话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温度的保障。要建立一个融洽的课堂氛围,需要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做起,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尤其是住校聋生,谁没有洗头膏,谁的鞋子坏了,谁想吃苹果了,谁想家了,谁和谁闹矛盾了,谁犯错了……教师不但要第一时间帮助他们补齐生活必需品,还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及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长此以往,不但可以促使孩子们在校愉快生活,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奠定良好基础,从而促使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洽互通,达到适度的课堂教学“温度”。
第二,要善于巧妙提问。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就会激发聋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聋生积极主动思考教师所问,并通过答疑解惑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让聋生体会到思考与创造的快乐和满足。例如,在教学《谁说的对》一课时,课前我询问学生,“谁知道我们在哪里生活(出示地球图片)?除了地球,你还知道太空中有哪些星球(出示太空星球图片)?”这些问题是聋生们不曾涉猎的领域,通过解答这些问题,不仅帮助聋生了解掌握了太阳、地球、月亮在太空中的位置,同时也激发了聋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学提问前,教师要想到聋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回答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或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做好相关预设。例如,在教学《爸爸真好》一课时,我提问我班聋生:“你认为你的爸爸好吗?夸夸自己的爸爸吧!”提问前,我就知道周心贝同学一定会说她的爸爸打过她。提问之后,当她说起自己爸爸的诸多不好时,我就列举了她爸爸送她上学、给她买新衣服、常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她的在校状况等,帮助她从另一个方面认识到爸爸对她的爱。提问前,我也想到张洪龙同学一定会是眼泪汪汪的,因为他的爸爸妈妈离异了,我便在课堂上更多的给予她关怀和安慰,让他想到自己还有一个很爱很爱他的妈妈。
第三,要善于引导聋生交流。语言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不能用简单的“好”与“不好”来形容。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聋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聋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激起语言表达的愿望,并为努力说好提供导向。例如,在教学《莹莹长大了》一课时,我班聋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说:“我帮妈妈种玉米,我长大了;我不再和妹妹打架,我长大了;我自己学会洗衣服,我长大了……”,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得欢呼雀跃,我不停的夸赞他们做的真好!孩子们在我的夸赞声中思维更活跃了,发言更积极了,说话更流畅了!
总之,聋教语言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聋校语文教师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创新语训方法,为中段聋生语言学习打好基础,以促使他们早日进入社会,能够与健听人顺利交流。
 
《聋校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张宁生
《中国手语》  中国聋人协会主编………华夏出版社1990
《聋人学习语言方法》 陈军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谈谈聋人与听人的沟通问题》……………………张宁生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张宁生
《教育部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07.2

防虫网发表于:2015-6-17 7:52:04
不错的文章,内容一气呵成.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防虫网 http://www.hanhaichuangsha.com/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