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六团一中 835219
新课程的教育思想已普遍为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所接受。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们的共识。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采用多种方法,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下面就针对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探索打造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
一、研读教材内容,制定学习目标,准确把握重难点。
教师作为“总设计师”,首先设计的是“教材”。制定学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提炼每节课的重难点,并将目标、内容、重难点下发学生,指导学生分析提纲,让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应遵循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编写“导学案”,详细分析,编导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扮演的角色。根据教材内容和目标,确立学生参与的范围,是每小组抽请一学生讲解,还是全班选一位学生做分析、示范,或者是某组的学生来组织课堂。在“编写”导学案的同时,还要考虑本校软环境,充分挖掘、利用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学开展的要多用,对教学设计有阴碍的要合理的规避。
信息技术操作性极强,初中教学多是对软件的学习与应用,教学目的是希望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每节课只是单纯地讲解方法,演示使用菜单,学习将会很枯燥,因此在编写学案时还要注重对教材的二次提炼,创设“任务情境”。
二、分析学生特点,定制个性化学习环境。
学生认知水平、操作水平有高、有低;性格特点有活泼、有内敛;语言表达有流利、有迟缓。在安排学生座位和分组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小组成员间搭配合理,一个小组4-5人。选择责任心强、接受知识讯速、操作娴熟的学生为组长,领导组织同心协力,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考评,个人的表现为小组荣誉挂钩。
在分配小组任务时,教师和组长要分别考虑学生的学习层次,分别给组织设计不同的任务目标。一级目标,能完成本节重点知识的操作。二级目标,能熟练完成知识点的内容,能帮助同学完成任务。三级目标,接受知识非常迅速,操作非常熟练,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有创新,能解决其他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激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
一直以来,都是教师牢牢掌握“话语权”,对学生从不轻易放手。这种做法,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信息技术不必囿于文字,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角”,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动”起来。
1.动脑
(1)每位学生先思考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目标,确立自己的任务目标,自己通过什么学习形式达到目标。(2)思考、分析操作方法和重难点。(3)记忆操作方法和过程。(4)如何展示与评价。(5)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到其他哪种操作上,加强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2.动手
“实践出真知”。信息技术只有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得来的知识才深刻,鼓励学生敢动手,勤动手。有的学生在观看演示的时候感觉很简单,一到自己动手就找不到下手的地方。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才能检验知识是否掌握,也才能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动嘴
操作有困难,要大胆问,问小组长,问老师。对知识点有疑惑的,要互相讨论。此外,要勇于上台展现自己,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表达诉求,课堂上该说的才说,该问的才问。防止有学生浑水摸鱼,高声喧哗。
学生的主动性调查动起来,课堂教学方法才可能多样化。把握一个原则,教师少说,学生多做!甚至教师可以不说,让学生既操作又总结。教师掌握环节的承转和画龙点睛的点评。
方法一:“讲—练—评”
这是最常规的教学方法,也是比较经典的实用的方法。教师先分析、提示重难点,学生再根据任务目标去操作,最后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总结点评。
方法二:“练—讲—评”
如果知识内容比较简单,或者教师为了检验学生知识水平情况,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可以采用先让学生自学、操作,探索问题,当学生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教师再针对难点提示、讲解。学生完成目标,教师或学生总结。
方法三:“练—评—练”
教学目标分阶段下发,学生每完成一个目标,教师或学生点评总结,然后进入下一个目标的练习。这种方法适合操作步骤固定的“规定动作”,学生容易接受完成的内容,如,对Word文档的编辑与排版,或是Excel的函数操作等。不适合学生的自由发挥、自主创造的内容,如用画图软件设计班旗等操作。
在教学中不断思考,我们感到学生注意力和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开始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虽然在教学中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掌握电脑技术,(如何操作windows:如何在网络间传递信息:如何压缩、解开文件等)但当学生逐渐熟练地运用电脑操作技术,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学习知识和技能时,学习的兴趣、能力、效率越来越高了。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信息、情感交流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只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使教学效果水到渠成。Jy6初中教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