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关注寄宿生健康成长的策略--作者:王亚利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古镇小学                  715500
随着人民对优质教育渴望的加强,农村进城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进城的农村学生大多寄宿在“托管”处,一周回家一次,离开家人进城读书,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难,有的托管除了管理寄宿生的吃住外,还辅导他们的学习,但他们的心理健康谁来关注呢?只能靠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近几年来,我一直关注这群来自农村的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有些许做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想拿来分享。
一、了解寄宿生的家庭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了解寄宿生的家庭,包括家庭的组成,父母工作情况、文化水平。每转来一个寄宿生,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线找他谈话,了解他的家庭情况,父母文化水平,平常爱好,联系方式,家庭住址,收入来源,并及时打电话和家长取得联系,并记录在案,给每一个寄宿生建立一份档案以便登记他们的成长、学习、活动爱好、性格等。
二、经常找寄宿生交流、沟通。寄宿生刚入新班,对周围的学生不了解,有些甚至怯生,还有些城里的学生欺负寄宿生,但寄宿生一般不主动向老师反映,他们秉承农村家长“凡事要忍”的训诫,经常将苦恼、委屈、困惑埋在心里,针对这些情况,我经常利用活动时间、班会时间,找寄宿生谈话,谈话时间限定在30分钟以内,在散步中、在游戏中,问他们一些生活、学习、交友、劳动、卫生等方面的事。久而久之,寄宿生们为我的真诚所感动,会经常主动地向我讲述一些自己成长中的事,以征询我的意见。在我的耐心,细心关爱下,我班的寄宿生一般在不到一月里,就会和城里孩子融为一体,快乐学习,活动,健康成长。
三、在班里组建“寄宿生之家”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寄宿生经常不和父母在一起,自然就缺失了父母的亲情,有的甚至变得冷漠和孤僻,不愿和同学交往,做游戏,有的对集体的事甚至漠不关心,个别学生甚至仇视城里的学生。在这些情况下,我会积极动员城里的学生,把他们家里的故事书、玩具带到学校来,利用“活动课”“手工课”、课间活动等时间,和寄宿生一起,阅读、运动、做手工、玩游戏。当然,我也动员老师有时参与其中,让寄宿生享受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有时候,我利用活动时间,拿出我的手机,让他们和外地的父母通个电话,叮咛他们注意身体、安全、安心劳动、工作,并叫他们放心,每当这个时候,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幸福的光彩。
四、利用星期天,去乡里家访。
平时除了多给寄宿生一些关爱和帮助外,如有时间我也喜欢去农村家访,农村家长看见老师,非常感动,我每次都带上学生的档案袋,先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成长、学习、活动、思想等诸多情况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一一讲述,我尽可能的详细记录。及时和家长面对面交流,一方面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父母文化程度,学生在家里的诸多情况,更重要的是给每个寄宿生一个信任,让他们知道老师在乎他,很重视他,增强了他们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也树立了老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我每一次家访,都在想,给他们一些关爱,给他们一些帮助,他们快乐生活,似乎占用了我的休息时间,但却换来了寄宿生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的安心学习,快乐生活,我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是我这几年来,做寄宿生工作的做法和体会,可能微不足道,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对优质教育资源渴望的日益增长,随着城镇化工作的提速推进,寄宿工作将是我们老师工作的新挑战,无论如何,新问题摆在面前,研究它,实践它,找出一条更科学,更人文,更富亲情感的教育路子,急待我们去探索。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