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古溪镇惠光学校 402673
内容摘要:美可以净化环境,还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把美借助艺体科让学生从小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力量的激励,使其产生对学习的动力,那学生在学习上一定能成为优秀者。
关键词:美的教育环境 美的学习环境 美的学习动力 美的教育策略
一、认识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各种各样的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1)﹒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要好。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制度,有奉献精神和较强的事业责任感,关心别人,爱集体,关心社会,品德高尚,行为文明。
(2)文化素质高。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学有所长,知识面宽,信息量大。
(3)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好。意志坚强,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能克服困难,能独立学习和工作,具有开拓精神,具有竞争意识,勇于竞争,又善于和作,时间观念和效益观念强,身体健康,能胜任繁重的工作。
(4)能力要强。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劳动,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较强的办事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技术和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动手操作的能力,具有某项熟练技术,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
二、现状
(1)音、体、美被语、数两科占用了时间。
音乐符号学生认不得,用不来,唱不来,学生的音乐美感在哪里?
体育健身﹑强体,学生的体质健康得不到保证,“美”又在哪里?
美术,美学,美的事物,美的校园,美的班级,学生对美的认知是那样的模糊,学生灵魂的美怎么形成呢?
(2)可我们学校以前只重视语、数等课堂教学。多数是“应试”教育方法。表现在:讲得过多,训练不足,教师课堂上表演多,学生课堂上表演少;老师讲得多,学生讲得少;老师思维活动多,学生思维活动少;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只看重分数,忽视学生的品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能力、技能、特长。这样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吗?——不是,绝不是!
三、智慧之举
有识之士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艺体科可以为学生形成:美的享受,美的乐趣,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世界上还没有那一类人能离开艺体中的美
于是从2014年下年起,教委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积极畅导学生在“阳光下成长”,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艺术实践,体验成长与快乐为主题的活动,同时也督促了学校:老师尽一切可能地开展此活动——素质感染了校园。
四、处施
(一)学校的思路
人们发现,一个优秀人才,在他的童年发展时期,有两个必须条件:一个是最美、最佳的教育环境,一个是最美,最佳的心理环境。如果学校能优化儿童的爱教育环境,又能激发起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那么,儿童定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重市“一、三、八中”、“巴蜀”、
“育才”,铜梁的“巴山”,潼南的“一小﹑二小”,“人民小学”等等,无不占尽最美教育环境和最美心理环境。基于这一现状和认识,如果惠光小学也能通过“立美”﹑“竖美”﹑“用美”来创造一种审美的最佳教育环境,让儿童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玩耍﹑学习,就会有愉悦感,并能产生轻松愉快的心境。若以此为中介,便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发他们的学习意志力,形成以无穷无尽的巨大的精神愉悦能量,主导他们学习的内推力是巨大的,无形的,长期的。这样,儿童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吸引知识的﹑技能的信息,才能形成内化的过性素质,才能促进自身的“美”与其他事物和谐发展,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学校的做法
1、大力宣传。
在教职工大会上,大讲艺术美,行为美。美在各个学科中的重要作用,把“美”浸润在教师的心里,把“美”印在每一堂课中,把“美”镶嵌在教师与学生中间,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而变得更加快乐,让快乐促进学生的学习意志发生变化,变不想学习为我要想学习﹑我要想读书。
在学生集会上,学校讲本校的美育教育。县上的,外省的“美”在学生心灵的重要作用,讲徳﹑智﹑体﹑美﹑劳在人一生中的影响。讲“孔子”读书求学的“美”,引领人类文明进步。讲“孙武”的《孙子兵法》对世界军事﹑政治﹑经济的贡献之“美”。讲《红心闪闪》﹑《义勇军进行曲》之鼓动﹑激动人心之“美”。讲“杨丽萍﹑姚明﹑刘翔”之艺术美,讲身边的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之“美”。
在家长会上,带给他们的声音是:“岳母刺字”,“孟母带子三迁求学”,“勤劳﹑勤俭﹑不逸爱”等这些美德故事,家长耳熟能详。
2、学校领导带头
楼道中,操场上,只要见到垃圾,毫不犹豫地捡掉,带学生到杨闇公烈士陵园扫墓,一路上更是如此,给同学们以言传身教的“美”的榜样作用。
3、学校抓硬件建设。
教室内板报﹑张贴﹑名人字画规范有序 ,桌凳﹑清洁用品左右看齐,让学生感受小环境的美。教室走廊﹑阳台﹑墙面的电线﹑网线﹑水管﹑光纤…‥以“美”为准,排列有序。
操场﹑阴沟﹑治理完美。
文化墙上:校旗﹑校徽﹑校歌﹑校训﹑学生行为规范﹑准则使学生得到灵魂美。
校园緑化:白杨参天,黄桷兰芳香四溢,黄桷树﹑小叶榕﹑桂花树緑茵满校园,学生上体育课可以挡太阳。
学校领导与学生一起平整操场,植树种花,粉刷校舍,改变了学校的脏、乱、差、破、旧的面貌,初步绿化、美化、净化了校园,同时还添置了钢琴、计算机、投影仪、班班通等教学设备,为美化校园、美化学生心灵做了大量的工作。
4、为了让“美”进入艺体课,感化学生,学校进行了课程结构改革。
在低年级减少了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增加了体育、音乐、美术课课程,把写字课开成书法课,这样改革调整的结果,使原来一潭死水的学科课程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艺术类学科课时比重增加,提高了课程结构的审美价值,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很多,诸如“这节又是语文啦!”“这节又是数学啦”之类的抱怨声没有了。
活动安排上,艺术节、植树节、清明节、五一节、六一儿童节各种社会活动都要附上“美”的内涵,使学生在活动里,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力量,用“美”的无形力量来使学生自己学习上的进步。
技艺发展活动课,各种兴趣小组、课外阅读、趣味数学等活动过后,不忘记写一篇日记,“美”在哪里?高兴有趣在哪里?让学生美起来、乐起来。
2014年下期,学校把1-6年级的学生,按照学生自愿,把全校学生分成书法、工艺、音乐、舞蹈、美术、棋牌、演讲等兴趣小组,周二、周四下午两节课安排活动。口号是“不怕不得行,只怕不参与”
五、结果
“美”像春天的甘露,润育种子发芽。
半年来,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教师无论在语文、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是在音、体、美教学中,都感觉到学生有一种自觉的、发奋向上的内在力量在促使学生学习、进步,老师导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在慢慢地向启发式渐近。
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班风、学风有明显的变化。 这些都有“美”的感染、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大多的闲暇时间得以调动到积极进取地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有益事项中来,因而调皮的、无所事事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