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论新课改下如何让语文教学更富有个性--作者:李云华
                              湖南省桑植县瑞塔铺中心小学   427100
   在全国课改的热潮中,我们瑞塔铺中心小学在王校长的重视和带领下,老师们积极地投入到课改的热潮中,经过三年的努力,战胜了课改中的重重困难。现在,我校已全面实施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做为瑞小的一名语文教师,在经历学习新课改的过程中,我感受颇多。下面我就新课改教学模式在语文学科教学实施中谈一些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对于学生要做到:
—、具有很强的合作精神
 新课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语文学科中,对于每一篇课文,学生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不同的侧面,必须通过合作和讨论,融合彼此见解,达成共识,从而形成更加丰富、正确、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因此合作学习在新课改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当然,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不同,已有的知识结构也不同,那么对同一文本的理解和感受肯定也会不同。这个时候,我们作为教师,就要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尊重学生在阅读时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卡尔?威特曾说过:“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我们教师在学生学习的时候,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表扬、赞许。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有个性地去阅读。例如在学习《要下雨了》一文时,小白兔看到燕子飞得很低时,心里怎么样?你会怎样读这句话?一位小朋友满脸疑惑地读了起来。我就说,哦,你看到燕子飞得这么低,觉得很奇怪;又有一位小朋友高兴地读了起来,我又说,今天小燕子来给你作伴,你很开心……这里,我不是要求学生千篇一律地按照我的意愿去朗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在充分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将内心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和融合于朗读之中。
二、要让学生融入生活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但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迫于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语文教改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狭窄的课堂教学引入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从观念上讲就是树立“生活是语文源泉”的大语文观。从做法上讲,就是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其次,老师要做到:
一、在教学中要改变已有的行为
    1、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要正确看待自己在教学中的关系
1、教与学的关系。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摒弃“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学生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必须靠自主的语文实践才能提高,同时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比较充足的识字写字的时间,读书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要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但同时老师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这就要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
2、课外与课内的关系。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这样做肯定不对,新课改强调要突破“课堂为中心”,注重课堂外的语文学习。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同样是学习语文的课堂,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
3、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要求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而且也要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培养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
总之,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应该融入到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游动的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在活生生的动态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这要求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富有个性。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