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虎城乡苏台小学校 638016
摘要:农村学校正处于教学转型期,这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要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双基”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转化学困生,缩小数学学习差距,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改革;转型;学困生
2011年国家最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农村学校加快了建设,但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许多让人堪忧现象:学校考核与素质教育相悖,分数成为教师考核的唯一标准;农村教师队伍总体业务水平较低,导致农村学校改革如同死水微澜般没有生气,导致初中数学成绩平均一个班优生率只有几%到十几%,差生接近一半;学生学数学难,不知道数学的重要性,不爱动脑筋思维,不爱挑战数学,改革开放以来 80%以上的学生为“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优生少,差生层出不穷,知识底子薄;大多数初中生玩游戏、看手机、看小说、不专心读书、抄作业的现象普遍,课前没有好好预习,课后也不爱好好复习;人口城镇化使农村学生流失严重,造成许多优质生源流失;等等,因此,农村教师们不得不深思和反思这样的教育困境。
一、原因分析
1、初中与小学学科和思维的差异。小学学科少,知识较单一,直观性强,与老师接触时间多,依赖性强;小学教师多为跟班教学,教学时间充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复习和巩固,小学生强制和被动学习的时间多,对于想象力培养欠缺。到了初中,学科多,任科教师多,学生开始难以适应,也难以平衡各科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与老师接触越来越少,学习态度上不能平等对待每位老师,“偏科”现象频频出现。加之小学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学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比较困难,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严密的文字和图形对学生来说是要突破的难关,亦或是他们的巨大绊脚石,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发育和叛逆阶段,衔接不好结果就是厌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落后。学校坐落于偏远的丘陵地带,属于走读的三类学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村经济萧条,大部分家庭没有摆脱贫困和落后,大多数人对学习的观念缺乏。数学教学的教具相当缺乏,有的只不过是三角板、直尺和圆规,没有电教设备和多媒体,没有网络教室,没有任何高科技辅助工具帮助下的数学教学,要实现新课程理念,要实现三维目标可谓是纸上谈兵,隔空喊话。
3、数学观念和家庭教育跟不上时代发展。在农村,有体力者外出打工,有脑力者脱离农村,留下来的多是老人和学生,老人的观念陈旧,家务重,农活多,年龄大,病残多,对学生只有生活上的照顾,无法顾及学习和思想道德的监管和熏陶,学生不受约束,要么溺爱,要么无法管制,父母工作在外,也是偶尔电话联系,起不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家庭教育无法指望,社会关心不够,放之任之,差生比比皆是。因为贫穷,人们的数学观念及其缺乏,学生受“打工挣钱,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很大,无心学习,大部分学生读初中只为混个毕业证,大多数认为学习整式的加减,因式分解,多元方程的解答,函数的知识......等数学知识无用。农村留守老人们不理解数学,学生数学认知肤浅,这就给数学教师带来无形压力,学生家长认为教书只是教师单方面的事情,与他们无关,成绩好是学生的事,成绩不好是教师的事,完全把教育这笔帐算给了教师,他们的思想与时代的发展是脱节了。
4、教师队伍的建设不给力。目前农村学校的数学专业老师稀少,大龄化,精力不足,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非专业的较多。由于学校的老师专业参差不齐,所以教师所教学科“混搭”的较多,平时专业培训不多,到校外考察的机会几乎没有。教育资金不到位,资源无法共享,有新理念用不上,数学教学显得力不从心,要从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上提升教学质量条件不够。
二、应对策略
为了让农村的孩子多了解数学,多学数学,轻松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力与信心,缩小数学学习差距,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
1、关爱学生,培养兴趣,分层教学。初中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育,不成熟和叛逆是他们的特点,羞涩和自尊心并存,上课听不懂的问题不问,做不来的题不问,许多学生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教师要主动经常地与他们交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课堂上多举一些和他们生活贴近的数学应用问题;向他们介绍数学的历史和数学家们成功的经验;讲解数学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让他们从内心改变对数学的错误看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体验学数学的快乐,老师在讲数学规律的时候,让学生参与发现和总结,告诉他们如何应用,应用在哪些地方,鼓励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探究;应该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进行分层教学,优等生完成难度大些的教学任务,学困生完成能够胜任的教学任务,大家都有成功的乐趣,完了再交流。课内外可实行帮扶活动,既优帮差的活动,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辅导学习,增加了同学们的友谊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深入了解,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他们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再鼓励后进生不断向困难挑战,逐步提升。
2、传授科学的灵活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学数学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枯燥无味的,他们习惯于按部就班,死板硬套的接受知识,老师要想办法活用教材,指导学生活学活用,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学生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学数学方法比较多:课前让他们做好预习,把不理解的做上标记,上课就对这部分内容多留心,达到“无处不晓”的目的;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要点明确,知识点也比较好归纳。课堂上适当地让学生做些笔记,如重要知识点的归纳、同类型的公式、变形公式、解题方法、思维方式等;让学生比较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课外完成一定的练习和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方法,触类旁通,理解概念,记住法则和公式,能够计算,规范步骤,同类问题能用同样方法去解答,做到课后即时复习和搞好单元复习。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是渗透在数学内容里面,老师要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常见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类比联想方法、逆向思维、整体思想方法等。把这些思想方法结合到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去,潜移默化地进行指导,让学生科学地掌握,灵活的运用,有效地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转化大面积的学困生。数学是一门综合性思维很强的课程,数学的培养素养包括培养学生的“双基”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素养,也就是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概括延伸。还包括语言的训练,严谨踏实的理性精神,能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良好的数学心理素质,不怕错,不怕失败的精神,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看待世界。农村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感是很差的,教师首先要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分层教学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动性;课堂上设置一些简单的教学活动,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建立自信心;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作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摆脱对数学的恐高感;多开展集体活动,让他们为集体做好事,让他们分享班集体的荣誉;老师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它“挪用”到数学学习上来,有了动力,就有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