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捕捉亮点  找准问题——阅读课教学方法初探--作者:郭晓妮
                                 陕西省眉县齐镇初级中学         722309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文本,抓住重点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感知内容,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联系生活加深认识。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兴趣;问题;预设;生成;评价;能力
     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根植于人的心灵。语文具有知识性、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我们要时常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新闻,传递正能量,快乐阅读,热爱写作,热爱生活,这是我们追寻的方向。阅读教学如何收到实效呢?
一、激发兴趣
    本册阅读课文较多,如果一味让学生自学或讲读没有多大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如教学《奇妙的克隆》时,我先让学生说出孙悟空的绝活七十二变,既而引题:“孙悟空拔一撮猴毛,就会变成一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那是我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想象。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这样课伊始,趣味生。学生求知欲强,读书认真,欲从书中找到答案。
二、预设问题
    一节课问题不宜太多,如果我们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好好突破就能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只有遵循删繁就简的原则,我们的学生才能深入理解,用心感悟,加深印象。
   如教学《湖心亭看雪》时我提出两个重点问题:1.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又写到舟子,是否矛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反复读、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利于学生理解本文主旨,感受作者文人雅士式的超凡脱俗、孤傲清高的情怀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由故国之思引发的淡淡哀愁。
三、创设氛围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才能在对话中交流情感,碰撞智慧,共享经验,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一言堂”,课堂就没有生机,学生的能力也无从培养。所以老师要和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以真诚的态度,温和的话语、欣赏的目光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思维不受约束,才会有所创新。
    如《奇妙的克隆》第2段讲什么是有性生殖:“自然界有许多动物,在正常的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叫有性生殖。”
由此我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不要动辄对对父亲怒吼:“你无权管我,你又没有生我。”教育他们要正确处理男女同学的关系,要正常、和谐地交往,别让父母担心。
四、把握生成
    在丰富而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在师生、生生对话交流中会出现亮点,会促进学生学习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这精彩稍纵即逝,我们应该及时捕捉,让课堂增彩。
学习《生物入侵者》时让学生提问,他们提出了这些问题:“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什么?”“生物入侵者的入侵途径是什么?”“有什么预防措施?”“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这些问题都会解决,在阅读中,学生理解了本文的结构层次,由层层递进的说明中明白了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以问题贯穿全文解读文本水到渠成。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蕙多斯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振奋他们的精神,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大胆质疑。“善问者如攻坚木。”老师要用眼神传达对学生的期盼之情。
   《落日的幻觉》讲了落日的五种幻觉现象,颜色深黄、殷红,暗弧外有亮弧,美丽的紫光,太阳变扁,太阳变大,这些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有关,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请教物理老师,深入科学解释自然现象。
    拓展时提问“除落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幻觉?”说明原因。学生兴趣很浓,有的同学举例:把筷子插入水杯里,看起来筷子折成两段;山东蓬莱上空偶尔出现海市蜃楼,故称为“蓬莱仙岛”,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启示我们多观察、勤思考,加强学科联系,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一切。
课堂上,教师要多关注弱科生的学习,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对于他们提出的再简单的问题都要认真作答。有些问题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累、人生感悟,通过同学间的探究解决问题。
如:“为什么不能克隆人?”小组活动充分,许多同学举例说明,指出克隆人的弊端,既违反伦理道德又违法,那样,社会将一片混乱,停滞不前。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了新知,形成能力,掌握方法,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发挥了课堂的最大功效。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准确地评价,(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识别能力,不断提高认知水平,正确认识事物,合理地评价。
五、授之以渔
    语文奥妙无穷,学好语文能终身受益。复习阶段更应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我们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如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1.找关键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2.结合语段内容抓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3.找标志性的词语:“由于”、“因此”,“首先”、“其次”、“再次”。
     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和思是两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是告诉我们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离开了读和写,语文教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写作能力的培养,阅读后可写心德、写感悟、写随笔,是对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是语文课的落脚点。教师要适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他们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增强综合素质。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