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六隆镇供央小学 533317
摘要:口头语言是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读得通、看得懂,还要让学生说得明白。小学是奠定语言基础的阶段,也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小学教师也就义不容辞地要承担起奠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基础的艰巨任务。小学生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时期,对他们注重口语交际的训练,有助于感情的交流,同时能培养他们的听话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思维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认识水平。因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以下为笔者的几点拙见,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教学
《课标》把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教学观念的改变。它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
口语交际是系统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渠道。《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因此,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口语交际教学必须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前提,因为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人际交往,它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会产生的。
口语交际的基础分为两大块:一是口语性,口语交际属于情境语言范畴,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可变性。它有利于“听话,说话”的交际特色。启示我们在教学设计中重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景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二是交际性。因为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交际,一方要根据另一方(或多方)的反应作出的应答,而且听者的地位又随着交流的需要不断转换,所以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包括听觉,视觉,感情、记忆、思维评价、认识,创造等活动无处不在。由于学生生活经历少,欠缺良好的听说习惯,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有机渗透交际,融入口语交际训练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注意双向互动的特点。《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贯穿于口语交际训练的始终,创设适合的交际情境,让学生乐于交际。《课标》强调:“口语交际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大课堂,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实践,可以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作业这次阵地地精心安排口语交际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目前有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认识进入了某些误区:①口语交际内容的选择远离学生生活,只注重趣味性而忽视真实性和实用性。②口语交际处于单项活动,缺乏活动。③口语交际不实际,缺乏参与全体性,甚至变成了某些学生的言谈。所以教师一定要丰富互动形式,承担具体的交际任务,要创设条件让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培养口语表达的机会。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是口语教学的任务之一,要加强师范,规范语言,以生助说引导表达,把话说清楚,引导评议,发展语言,学会倾听,自我反思,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的要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口语交际时的情感,态度和文明用语。要指导方法,明确要求①交际双方在谈话时,表情要自然放松,不东张西望,不伸舌头,不做鬼脸,始终保持专注的神情和入神的状态。②产生情感共鸣时,作适当点头,微笑,表示接受,同意,赞赏;③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场合及不同谈话内容,说恰当得体的话;④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还可适当运用手势加强表达效果。
口语交际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信息交流活动。这种活动的有效进行,是以交际者良好的表达、倾诉、应变、交往等能力为基础的,也就是说,表达能力,倾诉能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是组成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因素。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从这几个方面下手。因此,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形成的,而这种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光靠交际课上的几分钟来培养交际能力,只不过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课标》在小学阶段关于听人说话,听故事,复述,讲述等方面的要求都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能力得到增强。
通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于表达,敢于交流,善于思考,切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