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刘萍
(威宁县羊街镇第二小学 553100)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突出的地位,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所谓课堂教学效率不是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获取了多少知识,而应当包括,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多方面得到多大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于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积极参与并内化所指向的学习任务。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发展。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认为提高小语课堂教学效率,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小学语文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即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做的工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备课”。
备课,它是教学的起点,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备课是否充分、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上课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教学的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透彻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明确教什么、怎样教、怎么学等。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因而,教师应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教材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时时感到有新意。教师还应注重了解研究所教学生的特点,不仅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及已有的背景知识、理解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及习惯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正是有了教师精心的教学准备过程,才能使课堂教学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差错的发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课堂教学方法要优化
赞科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三方面进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坚持以“朗读”为切入口,多法配合,优化组合。
以阅读教学为例,改变以前的纯分析式的教学方法,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要目的,以读写训练为主要手段,运用以朗读为主线,在朗读过程中进行字词句篇的训练。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读阶段----感悟。主要任务是通读全文,了解全文的要点,读书要正确流利。
(2)精度阶段----领悟。强化诵读,注重感悟。以读为主,以讲助读。
(3) 积累迁移阶段----内化。积累字词句,好的语句要在课堂上当堂背诵,通过造句、仿写等使所学的知识内化迁移。
2、广泛运用教学手段,因此施教。
(1)创设情境。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有些抽象的语句用语言无法表达清楚,或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学生难以感悟,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
(2)把竞争激励机制带进课堂。对学生在课题的任何学习行为,诸如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练习作业等,教师要给于及时而积极的评价,坚持“激励”----“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不要紧张,慢慢来”、“你一定能行”、“老师想知道哪一个能知道”、“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先把问题弄明白……”教师以用充满挚爱、信任与期望的艺术语言,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激励学生好学上进。通过这种优化了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再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促使智力因素和非因素的发展。
(3)组织高品位的活动。课堂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教师有组织地进行高品位的活动,教师不可因为让学生全面积极地参与而使学生放任自流,这种活动必须在教师有组织的指导下,提出适当的目标即学习任务。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这样的引言就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兴趣盎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此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