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马鹤翔
(贵州省威宁县观风海镇第二小学 553100)
苏联教育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成绩虽然普普通通,但对阅读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他的未来一定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那么如何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好时机,帮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习惯需要在实践中培养,这就和其他习惯的培养是一样的。实践证明,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以兴趣为突破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自己就会不断阅读。因此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也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进入三年级以来,我把课文中的内容以单元进行整体阅读教学,这样就节省了许多时间,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时间,还为大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创设了条件,例如:“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朗诵大赛” “课前一分钟演讲”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营造阅读氛围,让读书成为自觉行为
有了读书兴趣,孩子们的读书热情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他们的读书需要,我就为孩子选择优秀的书目。孩子要读的书,应该是孩子能读一辈子、受益一辈子的书,这就是经典童书。我们希望孩子在人生之初,看到的都是美丽的花,而不是杂乱的草!每学期,我都会为孩子精心挑选几本好书,并且和孩子们一起共度美好的阅读时光。我和学生一起读的书可多了,有《长袜了皮皮》《快乐王子》《窗边的小豆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逊漂流记》《苏菲的世界》……。
课余在与一些家长的交流中,有些家长说:“哎呀,孩子真懂事了,手里的零花钱都买书了。”还有的说:“他在自己房里可老实啦,一点动静都没有,走进去一看,准是在看书。”也有的说:“她在家里走到哪儿手里都拿着书,甚至去厕所,那本书也端着。”听了这些议论,我非常欣慰,学生已渐渐养成了自觉阅读的好习惯。近期,我们学校为了倡导学生广泛阅读,并在教学楼内设立了阅读小广场,而且还在校园里建起了读书园,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深厚。在校园里,时时都能看到学生读书的身影,到处都能听到学生读书的声音,阅读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行为。
3.有的放矢,培养读书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在班内开展了写读书笔记和办手抄报活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增强了,单独利用时间教给学生记读书笔记方法,即以表格形式记录下读书时间,作家,书名及主要内容、体会,并抄写好词佳句。并根据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记读书笔记和办手抄报。这样,学生从无目的看书,变成有目的读书,并且做到边读边思考,并将有用的词、句记录下来,并配以合适插图,还可以在读报过程中将感兴趣内容剪下来,制成手抄报。孩子们在读读、记记、画画过程中,体验了课外阅读的无穷乐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审美情趣。
4.善于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书对人终身受益,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的实效性和阅读能力,四年级第二学期,我又根据学生不同能力教给学生怎样写读后感,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念,班里每周要检查学生记读书笔记、读后感情况,既查数量,又看质量。优秀笔记、读后感让同学之间相互传阅、展览,以激发读书记笔记习惯。学生读书笔记的记录来源于读书,促进了学生读书热情,而记笔记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读书笔记、手抄报、读后感的定期展览,孩子们视野拓宽了,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从课外阅读中了解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能力随之增强,课堂上对课文的理解深刻,常常有精彩的发言,从而提升了学生阅读的实效性,高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家肖复兴说:“能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如果能引导学生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学生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学生的未来。 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5.又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提高。
在开展阅读活动中,每学期,我班都要开几次读书交流会。会上,同学们畅谈读书体会,交流读书方法,推荐喜欢的书籍,欣赏优秀习作。丰富的阅读成果又激发了学生旺盛的读书热情,久而久之,习惯自然养成。现在,我班大部分同学都养成了晨诵、午读的好习惯,课余都能自觉阅读,每天课外至少能保证读书一小时,有的孩子一年能读二十几本书,还有的孩子书架上已经收藏了几百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