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培养的最高目标,必须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才能见到成效。
关键词:数学 创新能力
社会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发展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如果没有创新,一切默守成规,我们一定还处于原始社会。创新的重要性由此可知。在我国,改革开放是最大的创新,科学在创新,好些尖端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教育也在创新,一大批人才已为中国的崛起建立了不杇功勋。创新需要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创新精神从幼儿园、小学就要抓起,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之中。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在启发示教学中的学生悟出来的。应试教育的注入式,学生是学习的客体,接受现成的知识,没有创新思维的平台,培养不起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导者遵循主体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激发思维的积极性,创新意识才会产生。创新能力才会得到培养。
一、创设创新情境。创新情境通常是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这种生动的情境因学生的好奇心而激发起创新思维。例一,设置一个数学趣味情境。把下面的数后面添上适当单位,使它们相等。6、60、600,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敢于迎接持久战。做成如下形式:6斤=60两=600钱。还有做成6元=60角=600分,还有做成6米=60分米=600厘米。老师给以充分肯定,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做成这几个类型的学生,也把别的形式记了下来,扩充了自己的成果。这时有个学生突发奇想,说他做成了6团=60营=600连。老师也肯定了他的创新想象,发现了类似的规律,团比营大,营比连大。不就相当于元角分吗?但是不正确,同学们知道问题出在哪吗?经思考终于找出了原因。元、角、分是10进位制,米、分米、厘米,也是10进位制,但团、营、连,甚微排一班不是10进位制,一个团只有几个营,一个营只有几个连……。这个学生恍然大悟,不是所有上下级单位都是10进位的。这个突发奇想的学生之所以想象成这样,一是他的数学基础差,二是对数学情境产生了兴趣。即使说得不对,但也悟出了找规律的方法。有创新情境,这就是创新情境的激发作用。例二,创设一个疑问情境。疑为思之始,无疑则不能激发思考,还怎么能激发创新思维呢?比如:学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底面积×高,在这个基础提出圆柱体的体积应怎样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猜想。同学们的创新兴趣又被激发起来了。猜想、类比、推测,试探等方法都带创造性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比如见了一生人,问你猜他是谁,猜也不是脱口中而出凭运气,而是多少有些依据。比如根据这个陌生与问者的关系,这关系有年龄关系,熟悉关系,语音关系等。而眼下的长方体与圆标体有相似的地方,形状相似其体积计算也应相同吧。所以同学们纷纷想出了圆柱体面积也等于底面积×高。老师给予充分肯定,肯定了他能用类比猜想的能力。但此问题并未完,老师继续提问,谁能证明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的正确性,科学研究是先有假说,然后加以证明。这是科学的创新精神。这时学生思维的轮子飞快地转动起来。如果学生不能进行证明,但已充分思考过,老师可以继续启发:圆柱体底面是一个平面圆,我们学求圆面积的公式时,是把圆通过剪纸镶嵌成长方体的。这时同学茅塞顿开了。因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圆,圆是可以化成长方形的,所以圆柱体可以变为长方体,所以圆柱体体积也应是底面积×高。老师给以充分肯定。肯定他们严密的推理精神。这就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了。
二、培养合作精神当今的科研项目很多都是跨学科的。搞单一的研究很不易开发出产品来。而且就是科研人员不缺,也应形成一个科研团队,多多益益。因为能集思广益。比如有两上学生在路上看见一开拖拉机的上坡开不上去,轮子在地上打转,凭经验,他们想出了办法,在轮子下洒上河沙,增强摩擦力。他们二人,一个想到了摩擦力问题,这是从科学常识中学到的,一个想到了摩擦的大小,该捧来多少河沙才能把摩擦增上到轮子不打滑。他想到了是数学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是物理与数学的结合。他们自己培养了合作精神。又如在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需要解决时,有的会想到数学方法,但有粗心毛病,易算错,而有的学生长于精确计算,这就取长补短,容易成功。
三、提供时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课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可以进行,但较复杂的问题,还要让学生在自由空间里长时间探索。避免浅尝辄上,不深不透,有个学生为了测量一块形状极不规则的土地,几个学生分工合作,有的找软尺,有的找量角器。有的设计怎样把不规则的多边形划成一个个能用公式计算的多边形。这也体现了合作操作的深入性。由设想到实际操作,里面含有创新意识,但由于复杂性所以放在第二课堂,让学生充分准备,这就是以创新平台促创新。
四、引入竞争机制。创新的兴趣需要保护,使其长盛不衰。势头不减,就要引入竞争机制。这是遵循学生好胜心、求知欲的心理规律。竞争形式应生动活泼,如把一些问题先让学生提出见解,选出有创见的在数学墙报上展示、评奖。这样创新思维就会得到积极的开发。还可以展开小组竞赛、对手竞赛。这样人人不甘示弱,就会把创新活动保持下去。
总之,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创新情境激发,需创新的时空平台,需要多人合作,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