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琪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马汕曾镜明小学 514421
摘要:朗读能力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能力,很多高年级的学生经过低年级老师几年的指导训练都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文章,但在朗读的基调、情感的把握还是不够到位,特别是很多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样的内容应该融入什么样的感情色彩,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进行进一步提高高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本文结合自己的课题实践就这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如此可见朗读能力的重要性。小学高年级阶段作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黄金阶段,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年龄段的特性出发,紧紧抓住低年级阶段的朗读积累,做到不断层地进一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当前的很多高年级语文老师,受传统的小升初教学成绩的左右,往往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就忽略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转为通过“题海战术”来追求片面的成绩,这种杀鸡取卵的方法适得其反。那么,在高年级阶段我们语文课堂应该如何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达到“以读促学”?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研究实践就具体来谈谈。
一、小学高年级课堂朗读的意义
1.延长学生学习注意力,积累丰富词汇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受年龄特性的影响,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最多为20分钟,20分钟过后容易出现思维倦怠。而通过有效地课堂朗读,让学生沉浸朗读能够有效延长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朗读丰富词汇量,朗读越多积累词汇就越多。朗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情感发展,还可以使学生领悟到课本中优美的语言,提高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经过低年级的朗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他们往往还存在胆怯,不敢大胆进行上台表现自己等特点。如果我们能够在低年级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有利于锻炼他们上台发言的能力,特别是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来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出情感,体会文章的章法结构等,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高年级学生不仅是学生的阅读面还是阅读的量都有了一定的沉淀,初步形成了感性思维。因此,通过在语文课堂开展朗读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积累到的优美词汇,运用到口头表达甚至写作中。另外,朗读可以加深阅读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另外,由于入选教材的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篇章、名言佳句,通过反复诵读可以使教学趣味无穷,让学生在这样的文章中投入感情朗读,可以培养语感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情感,朗读时将读者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读物中去,增强了读物的意韵感、形象感和情趣感。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1.激发朗读兴趣,注重方法指引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充分说明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小学高年级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学生受阅读场所和阅读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谈不上高涨,因此要想学生能够自主朗读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还得注重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具体方法如下 ①做好朗读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开展有关朗读讲座,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朗读在语文课中的重要性;
②教师要做好引领示范作用。要想学生有兴趣进行朗读,老师首先要有激情,因此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上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让学生发现原来朗读可以这么动人;
③采用朗读激励机制。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表扬,往往老师一句简单的表扬和激励就可以转化成他们无限的朗读动力,因此要想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出来,老师得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例如通过不同时期学生进步的程度设立进步奖;定期开展朗读比赛并设立奖项;即兴朗读并且及时表扬;分小组朗读;朗读积分等。
2.夯实学生基本功,及时纠正错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这里就非常明确地界定了学生朗读的重要性,特别是基本功的夯实。进行高年级,很多学生不愁不会读,但读的过程中语音准确与否;语调能否把握到位;情感能否理解并且读出来就不一定了。因此,高年级的朗读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张开嘴读那么简单,而是要进一步夯实他们的朗读基本功,让学生少出错,不出错,才是朗读课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朗读课堂上我们可以分阶段进行训练,首先是胆量的训练。让学生出声读,让学生能够让别人听到,并且能够有效进行评价,只有让人能够听见他们读,我们才可以判断他们读的怎样,基础怎样?
其次是语音和语调训练。当学生能够大胆进行朗读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例如学生是否做到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丢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他们朗读的语调是否合适,然后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训练调整,直到他们读准。教育是养成教育,让人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小学生在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在最初的朗读时能把课文读流利、读正确也就达到朗读的目的了。
最后就是情感的融入训练。这个也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学生最难把握的。当学生前面两个阶段都能够完成了,那么我们就要着重训练学生如何把情感融入到朗读中去了。这个就必须要求学生先把课文读熟、读正确,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情感内涵的基础上,然后老师进行示范,从而达到朗读情感的把握。
3.老师示范引领,注重情境交融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这就明确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知道的重要性。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老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非常的重要,对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情感,教师要懂得如何引领示范才能让学生把情与境有效融合,从而达到声情并茂地朗读。
例如,对于情境融合比较突出的文章,教师可以采取课前自己范读或者通过播放朗读视频来示范,上课前先进行铺垫,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和内涵,让学生带着情感去读去品味,那么朗读的效果会更好。比如《七律·长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老人与海鸥》等。
对于有些重要段落或语句情感特别丰富的,教师可以在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进行重点范读。这是对学生有意的提示,学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范读来更好地理解此处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读出情感,把握情感。
第三种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品位性和欣赏性,要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教学《白桦》《草虫的村落》等在学生理解课文后,教师范读重点段,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丽,提高欣赏水平。
4.朗读形式多样,注重读后评价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朗读不能枯燥乏味,而且要有合理的评价。因此,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朗读形式多样华,和建立朗读评价体系。
朗读形式上,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游戏、表扬、竞争等特性设置多种朗读模式。例如,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合作读,用大多数人喜欢、适合课文的方式朗读,领读、引读、帮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和品读等朗读形式。
评价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要注重学生朗读兴趣的激发和综合能力的体现上,做到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能真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例如可以从朗读的声音大小、感情色彩和有无错字、丢字等几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断提高。实际授课中评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要根据课文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朗读评价,要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优点,给予恰当的表扬,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批评、挖苦。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会产生自信,朗读的兴趣会更高。
总之,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带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得到美的陶冶。朗读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是真正意义的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朱湘兵.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能力培养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2014(10).
[2]张文明.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J].学周刊,2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