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作者:蓝 燕
广东省梅州市  五华县华民中学   514479
摘要:在教育部刚刚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当前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在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初中地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要跳出传统的仅仅以“三维目标”为课堂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来促进课堂的改革,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就这一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地理  核心素养  培养
一、全面认识核心素养
  最新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其中又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可以说,核心素养较之前的三维目标最大的不同在于,要注重学生价值观的渗透和良好品格的塑造。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和教育体系更能全面综合地体现学生的素质,同时也是学生是否能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可以说,核心素养是我国新时期下“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具体化,与我们一直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新时期素质教育深化落实的进一步体现。
  关于核心素养,具体到地理学科来说,正在研制的《地理新课程标准》将判读能力、区域的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谐人地关系的观念、发现地理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能力确定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具体的培养策略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判读能力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知识涉及到读图,因此教师要善于跳出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策略,进而要善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老师进行点拨,进而培养学生的判读能力。
  例如,教学八年级《中国的地形》相关教学内容时,如果按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学生听得厌烦,老师也讲得累,关键是教学效果不明显。为此,我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着手,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一是“课前预习展身手环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要点“了解中国地势的特点,认识它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设计成自主学习的关键切入点。要求每位学生都围绕这个重点进行课前预习,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做得最充分的部分同学的笔记将上传家长群和学习交流群,进行资源共享。由于有竞争性,学生自然就能自觉参与课前预习。
  二是“课堂实践专家”环节:由于有学生前面的充分预习,但预习的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因此课堂上我就特地创设了这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把课前预习的知识能够有效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来。于是课堂上我让学生上台来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乡在中国地势图上的位置,然后再让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三是“有理说得清”环节:学生会判读自己家乡在中国地势图上的具体位置这只是教学第一步,并不是教学的重点,重点是学生能否结合预习这一地势对家乡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因此这个环节采取抢答的环节,看看哪个学生能够结合预习进行有效回答,从而检验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了,这既能帮助学生读图和认知区域,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过程,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引导深思寻规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这里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地理知识,探寻地理规律的重要性。初中地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文科,学生死记硬背并不能学好,学好这门学科的关键是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深思地理规律,逐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教学内容时,首先老师要明确这里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个知识单独一个章节来讲,这就说明高技术地位的重要,但这又与工农业的联系还是比较密切的。那么高技术与究竟与他们之间紧密关系是怎样?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个当做引导学生进行探寻规律的切入点。为此我创设了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寻规律:
问题一:“高技术分布在哪些地区?”这是启发学生的第一步,目的是要求学生能找出高技术的具体分布地点,以便进一步探寻其原因。这个不难,学生能够从教材上找到。
  问题二“结合分布地区想想为什么高技术都分布在这些地区?”这是第二步,学生也能够从教材上找到答案,但这样引导目的是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网络,将分布原因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
  问题三“大家探寻一下高技术与工业分布的关系”这个问题很容易,原因的第一点就是“工业基础强”,但后面的问题才是关键:为什么要跟工业有关联,那跟农业有关联吗?为什么?其实正儿八经的回答并不是重点,主要是希望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在脑子里构建一张知识网,而不是学过之后,只懂得零星的地理知识,这是学生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良好底子。
 (三)倡导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合作探究的重要性,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地理知识很多都跟地图相关联,山川河流、行政区划、地理概况、领土范围等众多图例和图示让学生充满困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合作探究学习来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我特别把学生分成几个自主学习的探究小组,要求学生根据地图中的地形、降水等因素来进行分析总结看看哪个自主探究小组分析总结得最好。由于采取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通过课前自主预习的环节,各个小组“各显神通”,通过认真读图甚至通过网络、报纸、书籍、杂志等途径,搜集和气温和气温分布的相关的图片与知识点,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和阐述自己的成果并且把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结合地图进行分析,课堂上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探究,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在探究中强化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的地理教学要转变传统的仅仅把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全面落实核心素养的育人模式上来。因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地理知识外,还要通过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良好品格的塑造,思维能力的提高来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初中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当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还得有赖于我们所有初中地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做一个懂得研究学生、懂得把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始终贯穿在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陈晓星.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读书文摘,2017(25):292-293.
[2]夏大莉,董进国.课堂教学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10):58-59.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