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数学教学中情境的激发作用——作者:喻 容

 

四川省仁寿县富家镇初级中学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激发思维的方法不少,情境激发即是方法之一。

关键词:数学  情境

店里的食品,没有特别的食欲,经过店外时一晃而过,但如果店主拦着游人宣传,就会引起食欲而购买。一个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摆在那儿,比如出在墙报上,也许不会引起太大兴趣,但若把它编入一个生活情境之中,就会激发思考的兴趣。有一天,有一个学生在寝室里休息。走廊里有一道数学题,他也见到,但未加思索,这时听见外面有人在说,那道题真蹊跷,几个高手都没有解出来。他听了立刻跑出去,把那题抄了下来,回到寝室认真的思考起来,看看自己能否解出。这就是问题的挑战情境产生的作用。一般的人对魔术根本不会去研究,但当他看了魔术师在台上表演了魔术之后,就会产生揭示奥秘的冲动。有的魔术奥秘竟然被揭穿了。这个揭示奥秘的思维过程,其实就是由别人出一个魔术题目,标出要达到的效果,让有心人去设计道具与过程,但这通常不会引起太大的兴趣,但观看了魔术之后就必然会产生揭秘的思考。这就是富有激发作用的情境作用。把这种遵循心理规律的方法迁移到数学教学中,也必然会收到激发思维的效果。而这种积极的思维一旦产生,创新因素就蕴含其中。当今世界,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动力。舍此,社会将停止不前,所以素质教育提出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是时代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也要以此为最高目标。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情境的使用是有效途径之一。例如,老师为了激发课外创新思维,讲了一个小故事:本地山上有一座岩石,耸入云天。顶上有一座庙宇,长老出了两个题。1、何人在山下能测出其高?2、何人能测出其体积?3、何人能测出其重量?只要能解出一个题者为佳宾,解出两题为上宾,解出三题为贵宾。每年庙会请入上座。一年以来,无人交卷。同学们有勇气挑战吗?学生们不敢表态。老师说,你们自由组合成10个小组,有我作指导,一定能拿下那几个席位。同学们有了精神鼓励,纷纷表态,一定解出那几题。有了兴趣与信心,思维就十分活跃。功夫不负有心人,办法终于想出来了。第一题,在地面测高,用手机或相机从远处拍下岩石的照片。量出照片的高和底部宽。再在实地量出岩石的底宽(与照片上的起止一致)。设照片的高为a,底宽为b,实际高为A1实际底宽为B1。由于照片是从实物按比例缩小的图形。根据在两个相似形中,对应线段成比例的理论,得a1:B1=a:ba1:B1×a÷b(根据比例中,两外项之积=两内项之积)将量得的数据分别代入B1ab,就可以求出a(岩石高)了。这就符合在地面测高的条件。庙会时,将派代表出席。第二题,测出岩石体积,岩石是不能搬运的,更不能用车载走去过磅秤,怎么能测出呢?办法还是被想出来了。有几种设想,其一,在山里找出与它差不多体积的岩石,将其爆破成碎块,然后一车一车地运去过磅秤。然后根据重量÷比重=体积,这是用间接方法解决问题,有点象曹冲称象的办法。但这只是大约的,误差很大,而且花费的人力财力巨大。就算方案可行,凭这班的学生能办到吗?所以实际解不出。其二,从岩峰的正面左侧右侧拍下三张照片,请一个雕塑家根据照片用混泥土雕塑一座按比例缩小的岩峰,根据尺寸计算出缩小了多少倍?缩雕的体积由于很小,完全可以造一个形状十分规则便于测量容积的水池,装满水,把缩雕没入水中,水溢出后,取出缩雕,测出水池空出部分的体积就是缩雕的体积,再把它扩大到缩小的倍数,就得了实际岩峰的体积了。同学们所应花费的就是雕塑家的工钱。虽然也是一笔不少的费用,但毕竟容易办到,是比较切合实际 的方案。其三,测重量,有了体积测出重量就迎刃而解了。测重量的关键是找到岩石的比重。那不费事,只需要敲一小块岩石测出体积称出重量就得到了比重。以比重×体积=总重量。此法的前题是要在先测得体积的基础上进行。老师对以上方法表示肯定,对同学们说这些方法虽然都不是百分之百的精确,但是也合符数学理论。评析:这场探索活动具有以下意义。1、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2、体现了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3、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成果,素质教育变教师中心为教师主导。以启发、引导激发的方法,四两拨千斤地让学生积极的思维,产生创新思维。这是素质教育培养的最高目标。4、体现了学习上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是适应未来社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在课外数学中得到了体现。又例:老师又出了一道课外题:有一位司机开车到一座山脚下,前面有两条路。一条是陡坡,一条是盘山道,走那条道省力,为什么?这道题一般人知道走盘山道省力,汽车易爬上去,关键是为什么?老师的提示是“跨学科思考”。根据这一提示,同学们就会想到数学与物理的结合,物理的斜面原理,杠杆原理,启重机的原理,省力的公式都是用数学表示的。即“力×距离=力×距离”。在斜面原理中,汽车运载相同的重量。当走斜坡(盘山道)的距离是走陡坡的多少倍,所用的力就是走陡坡的所用力的多少分之一。理解了这点也就知道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和语言的道理了,也就增强了对数学价值的进一步认识。从而激发了数学兴趣。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团结出版社(1998)。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