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秀 四川省仁寿县禾加镇初级中学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数学课程中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最终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尽可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并最终能够接受检验,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中,动手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前预习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在一节新授课前,教师会做充分的准备,同时也会要求学生预习。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达到什么目的,其实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做。接手初一新生,与学生交流时发现:一部分学生将要求预习的内容粗略地看一遍,机械填写同步预习作业就算完成;一部分学生用笔勾划一些概念,学习一些基础例题并尝试完成一些课后练习;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研究概念,并将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同学做交流,预习作业中的疑问做上记号,这少部分学生的预习方法就是我所期望的方法,我会表扬他们的做法,并在班上推崇动手预习的学习方法,这样带着疑问的学生在新课学习中会更加主动汲取新知识。 二、课堂学习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在新授课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听懂老师的讲课,并且师生互动也不错,老师感觉这节课很成功,但是有些学生独自做作业错误就很多了。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在我的主观意识里,这个问题很简单不需要细讲,可能就是草草叙述一下而已。后来发现,其实初中数学中很多概念不仅需要理解记忆,而且需要应用于作业,最后正确的解答问题这样才是成功的一节课。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先示范讲解,然后口述概念。整个过程学生先理解概念,接着用自己的语言将书本知识口述一遍,转化为他能理解的知识。如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概念在格点图中,以三角形三边为正方形的面积关系,很容易让学生发现:较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但是要应用这个概念,就需要学生先将概念一一“拆开”,然后再一一“组合”,随后在草稿纸上画出直角三角形,重点表述直角边的平方和与斜边的平方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图像到公式的演变,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语言与图形结合加深了概念印象,特别是明白了概念的前提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才有三边关系,形象生动的学习,学生有兴趣肯动手,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在平时作业评讲过程中,其实很多都是基础题,可以核对一下答案而已,但是对于自觉性不好的学生,不会主动去动手演算,下次遇到还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先做示范,接着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去模拟学习,将他们的结果做比较,从书写、格式、精确度去评价,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他们在对比中学习,对比中提高,长久以后,学生愿意动手,规范解答。当然这个过程必须有表扬和鼓励,才能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 三、课后作业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现在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在课后作业中,缺少监督,作业质量很差,甚至有一部分学生采用抄袭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风气,当然这些现象会影响老师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因此在布置的课后作业中教师会精心选题,使作业本上的题精炼有难度,让学生能够动手并且对课堂知识及时巩固。我要求学生在练习册上解答选择题和填空题时要有解答依据,必须在题旁能看到,比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题,我就要求学生清晰表现他的解题方法,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用数形结合解答。 这样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很多学生遇到解答题就望而却步,感觉很难,不愿思考,所以练习册上的解答题,我个人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如果不能独立完成可以合作交流(仅限于方法),做到解答过程清晰,独立书写过程,使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最终让所有的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敢于动手,勇于挑战自我,做一个自信的学生。 自习课时,我会让学生带着疑问讨论交流,用草稿演算等方式去学习,这样就暴露了很多问题,同学们互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必须要有老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积极跟随,这个过程中一定带着表扬与鼓励。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敢于动手,勇于挑战,这样的学生学习数学才会轻松,自信心十足,进步很快,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