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杉桥镇中学 421218 摘 要 以新课标要求为基础,初中英语教师应竭尽全力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积极运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借助自主、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潜能的有效调动,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有效增强。对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自主互助学习型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积极运用此模式开展教学。 关键词 初中生;英语教学;自主互助学习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自主互助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就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而言,由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显然和实际发展需求不符,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所以,教师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关注,借助不断探索和运用自主互助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初中英语教师要积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也就是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放低自己的姿态,和学生展开良好互动。 以“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讲述自己上学期间和足球相关的趣事,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中师生之间也能更好地进行互动交流,这边为之后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然后,教师再问学生:“Do you like football?Why?”“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在良好的氛围中向学生提问,学生便会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便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而言之,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不再害怕英语课堂,同时在课堂中和学生展开良好互动,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前预习,自主解决问题 新課标下,教师要积极构建自主互助型教学课堂,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之后再给予学生引导,让其自主把课程疑难点问题解决,在课前可以将熟读单词、熟悉语法和课本的任务完成,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升。此外,课余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时间,在缺少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学生会自主查字典和资料把课前预习完成,对教师的依赖感明显减弱,同时借助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后会感到十分满足和自豪,这种情绪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激励作用。 以“Can you playthe guitar?”一课为例,掌握情态动词的使用方法以及球类和乐器的表达方式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前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事先熟悉单词和句型句式,整理课本中出现的重点短语,学生在预习中可能会感到十分疑惑,什么情况下可以加冠词“the”?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如此便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重难点,进而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展开相应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既使课堂时间得到了节省,课堂效率有效提升,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三、组建英语小组,共同解决问题 在自主互助学习型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英语基础相结合展开分组,确保每组学生的能力相当,5~8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讨论、作业布置和小组竞赛等学习活动。 例如,教师在教学“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一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理想职业以及怎样把自己的目标顺利实现等今后的事情展开探讨,当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学习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把自己将来想做什么、如何做告诉其他小组成员,最后教师再问其他小组中其他成员有何想法,为学生创设使用英语交流的环境,给予学生引导,让其通过相互合作和协助把任务完成。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开展知识抢答的小游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内容,如用英语表示袁隆平、姚明等明星的职业,匹配明星和其对应的职业,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在最快的时间里完成,同时正确率最高,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活跃课堂氛围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极为有利。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既和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息息相关,同时还会对学生继续学习英语的可能性造成影响,部分学生因为并未把有效的英语学习方式掌握好,在英语学习中经常感到吃力。而基于自主互助型教学模式,教师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借助班级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的形成,可以使学生整体英语学习和应用能力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 李洪琴.英语教学中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同行,2015:181. [2] 施爱玲.你追我赶的英语互助自主学习[J].浙江教育科学,2015(04):23-24. [3] 汝泓.“自主互助式”英语学习法[J].江苏教育,2012(34):4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