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解决初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关键--作者:刘海霞

(新疆塔城额敏县教科局   834600
【摘要】普通学校的不少学生常常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是师生探究方法这个环节上出现了障碍,使思维无法继续下去,造成学生对物理学习困难。关键是加强物理概念教学,建构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只要学生建立了正确的物理概念,才能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了解物理的探索过程,解决有关物理问题。
【关键词】概念;探究;实验;作用;理解
在现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的不少学生常常感到物理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科本身内容,研究方法等学科特点的原因,也有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师教学上的原因,但究其根本都是在某个环节上出现了障碍,使思维无法继续下去,造成学生对物理学习困难。从目前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学习难学的共同点分析,具体的表明都说:“听得懂,做不来”。作者在多年物理教学中发现,学生所感到物理难学的共同点就是物理概念掌握不好,理解不透。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就是注重背定义,记公式,做练习题这三个环节,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其结果是丰富的物理含义被形形色色的数学符号所淹没,变的似懂非懂,越学越怕,越学越难学,在这种情况下,而学生只会课本知识,不会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知识的灵活运用,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一症结,关键是加强物理概念教学,建构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只要学生建立了正确的物理概念,才能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了解物理的探索过程,解决有关物理问题。在解决学生对物理难学这个问题上,应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年实验证明,最行之有效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掌握规律为突破口,只要坚持这条原则,就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物理概念教学上,应该把握下面几方面:
一、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有“先见之明”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大部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与物理有关的感性经验,其中有些经验中形成的观念是错误的,片面的,会干扰正确观念的形成,例如,认为摩擦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只有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等等。即使学生学习了阿基米德定律后,你若问体积相同的一个木球和一个铁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哪个大?有不少学生会回答:木球,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木球浮在水面上,而铁球下沉了;所以这些在经验中形成的错误观念。在有些学生头脑中是多么顽固,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首先必须防止或设法排除错误观念的干扰,要防止或排除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错误观念,教师必须在物理概念教学之前,明确哪些错误观念,正确指导学生科学地自主探究物理概念,培养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例如对“功”的概念形成,必须清楚生活上所讲的“功”,“工”的干扰,因为学生认为做了“工作”、“劳动了”、“干了活”就有功劳,就做了功(工)等,把生活中的工作,有功劳来等同物理上所讲的“物体做功”定义,所以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都必须事先从生活中找出干扰的观念,把握这种错误观念所带来的误区,做到有先见之明,然后“对症下药”,清除思维障碍。
二、发挥实验作用,直观建立物理概念
在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如果提供的感性认识不足,则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如果没有在足够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的电磁感应现象,就很难使学生形成电磁感应这一概念。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质性知识,能很好的建构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而且给学生创设了易感知物理知识的情境,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探究物理知识。例如:学习“大气压”的概念,先将一个剥去外壳的熟鸡蛋(或鸽蛋)置于蛋较小的玻璃瓶口上,蛋停在瓶口上不动,接着拿去蛋,将酒精棉花点燃后投入瓶口上,燃烧片刻,使平瓶中空气稀薄,再将那只倒置于瓶口上,学生惊疑地看到蛋慢慢被瓶子“吞入”,最后落入瓶中,面对这种意想不到的现象,学生不但立即起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激发起主动探索其中的奥秘的积极性,这样,通过实验,直观创立学习概念的环境,在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中建立物理概念,达到的效果就明显不同。
三、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分析、抽象概括的科学化产物。要使学生更好的形成正确物理概念。首先,必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密度”这个概念,一定要懂得不同的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而同一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一定的,只有从这两方面分析,才能使学生明白,对一定的物质来论不管其质量和体积的大小如何,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这种比值不变性就是物质的某一种本质的反映,叫做密度,理解了这一点学生就不会把P=-m 看成是质量越大密度越大,体积越大密度越小了。类似的还有如比热容,电阻概念等等。其次,必须帮助学生多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使学生明确概念的运用范围,例如重力,压力,弹力,摩擦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就是力的这一概念的外延。使学生通过对物理概念外延的了解学习,逐步深化和扩展对概念的理解。
四、把握难学、难懂两混淆的物理概念教学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对于一些体质不同,但表面相似的概念往往学生感到难学、难懂、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明确大纲要求,分析教材,把握此类物理概念,才能进一步地深化物理探究性学习,师生才能取得更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温度、热量、内能、这三个概念有的学生误认为,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热量多;热平衡时,高温物体的温度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相同温度的水,质量越大,热量就越多……在教学中对于这类容易混淆的概念最好采取对比的方法教学,让学生认清它们的本质上的区别。又如:对于浮力和重力、电流、电阻、电压,这类概念最好的解决方法通过演示来区别,因为物理实验是教学中“突重攻难”的好手段。
五、加强学生对所学物理概念的运用教学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以致用”是教学目的,也是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必须及时给他们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只有通过运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概念。同时,在运用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理解的缺陷才能暴露出来,以便于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充分完善和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学过的“密度”这一概念后,可以向学生提问:质量1kg的铜球切去500g,其密度是否会发生变化?当有学生回答,质量减少一半,密度也是原来的一半?这时就应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物理知识。物质的密度是否与其质量的大小有关?学生通过科学分析,就会悟出密度没有变化的道理,从而加深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的理解。在进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概念去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运用已有的初步概念去面对新的物理现象。激励学生更要勇于提出问题,勤于思考,扩大认识范围,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学了“惯性”和“摩擦”后,向学生提出:如果锤头从木把上脱落,用什么办法把锤头装牢?道理如何?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惯性”、“摩擦”等知识解决这一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分析,说明它的道理。又如:在学了电阻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一问题,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为1A时测得它的电阻为2欧姆,现在若让它通过2A的电流,则其电阻值多大?有的学生认为电阻与电流成反比是1欧姆。在学了电功率的概念以后,还可提出:当通过一个导体的电流增大到原来的3倍时,电流的功率为原来的几倍?有的学生可能会回答:“3倍”如此等等。问题却出在对电阻概念没有正确的理解,有的是不会正确的分析运用。因此,对前者可启发学生,导体的电阻是否随着通过的电流的改变而改变?让学生回到讨论电阻这个概念的的定义去解决。对后者,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当通过导体的电流增大时,两端的电压变不变?怎么变?为什么?这样通过有目的的讨论和分析,从中也就科学化地指导了学生如何把所学的知识正确运用到解决实际物体问题上去。
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证明,科学化地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物理概念,建构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能很好建立学生正确的物理概念,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解决有关物理问题。是解决学生感受到物理难学的关键,也是物理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承福等.《学习与心理》.知识出版社,1987
[2]阎金泽、田世昆主编.《初中物理教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雷洪等.《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沛清.《中学物理教学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