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街小学 710100 简简单单小古文,平平淡淡见真章。由于多次赛教的缘故,前前后后我将《杨氏之子》教过三遍。经历了三个完全不同的版本,亦使我三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重点去领略《杨氏之子》一文的真谛。 追求华丽,丢失本真 第一次,执教“大纲”版《杨氏之子》,我将备课的重心放在“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喜欢古文学习”排除学生学习古文的畏难情结。因此,我从检查学生的古诗文积累导入到新课文言文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我甚至采用“古文”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如:汝等甚聪慧,日后必成大器也。 师生对读、对问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文中语言之妙的感悟。教学中还不时冒出几句英语一侧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以惊喜。二则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达到本单元体会语言精妙的目的。、 接下来设计的师生之间古文与现代文之间的比赛以及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和用陕西方言来演古诗等环节将教学推向了高潮,可谓惊喜不断。 最后《口中有窦》的拓展和英文故事的结束“change your words change your world ”也是水到渠成。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节激情洋溢热闹非凡的课堂主宰者只是班上的优等生。他们灵机应变,与老师配合得天衣无缝。其余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也只有“附和”的份,只是人云亦云。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对于接触到的第一篇古文更是不知所措、一头雾水。 反思其中:过于华丽,丢失自然纯朴的本真;只求效果,缺乏真心的交流。 紧扣文本,旨在唤醒 时隔两年之后,我再次执教《杨氏之子》,此次执教的版本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有了两年之前的前车之鉴以及为避免老生常谈让听者听之无味。我决定重新备课,本着自然简单、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的目的,我翻阅资料,钻研教材,看以前的教学视频,终于“柳暗花明”。 这次我努力做到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以文学文”的方式,绝不不过多加重学生的负担,减少课堂的容量。按照“即兴发挥,点诗游戏——提示方法,小组学习——新语(《世说新语》)引路,改编故事”三个环节进行教学。一开始的“点诗游戏”可以说人人参与,老师点的古诗词名难易适中,给了每位学生发言的机会,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随后,在古诗文的积淀下,我从鲁迅先生对《世说新语》的评价“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引出《世说新语》这部书,激发学生了解刘义庆笔下的杨氏之子。 学文阶段,我本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原则,先让学生读,再出示节奏,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明白古文“音断气不断”的特点。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这种节奏美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然而后一环节在学生结合注释学文,自由交流分享学习中的疑惑和收获时,我的“不放心”再次牵绊了学生,驾驭课堂我还不能游刃有余,还需不断锤炼。 所幸的是后来对《世说新语》的续编和改编,学生对这篇古文的理解以及学习的潜能得以完全的释放,成为本次教学的一大亮点。而我适时幽默的语言以及调皮轻松的肢体语言也深入学生之心,让他们爱上自己所教的课程。这一点在课后我从班中一名性格较内向、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身上得到验证:那一天,他兴奋地告诉我“老师,原来学语文也挺有意思的!我想给您背一下《杨氏之子》行吗?那一刻,我真地很高兴,因为他从未如此!因为他是那样的认真!那一刻,让我真正领悟到:真正的教育在于唤醒。 简单地教,扎实地学 第三次执教的是部编教材《杨氏之子》。我本着“厚积薄发”的思想,下足了功夫,可以说做到了“咬文嚼字”希望从复杂的思路中解脱出来,简简单单地去教学,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明白。 于是我给自己定了学习计划:学习《世说新语》,学习古文的知识,查阅刘义庆、孔君平、杨氏子的资料。充电之后我发现:在那个高度关注儿童的魏晋时期,儿童教育是头等大事,众所周知的王戎、张吴兴、司马绍等更为学生所接受,努力之后有一种破茧而出的感觉。 教学思路渐渐清晰了,孩子的世界是相通的,从耳熟能详的孔融、王戎、司马光入手,讲故事,不提古文,不谈学习,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正确朗读,读出古文的味道,读到熟读成诵。只是读,玩中读。目标降低,学生乐意,信心十足。接着因势利导,趁热打铁交流学好古诗文的方法并放手去学,读写结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去挖掘文本后丰富的内容“梁国有杨氏,杨氏有一子,该子甚聪慧……”提炼精华体会杨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从而理解“甚聪慧”最后的精妙语言大展台,可谓“百家争鸣”学生课前用心搜集的经典,让人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整堂课从“他人行”到“我能行”再到“我最行”,老师教得简简单单,学生却学得兴趣盎然。学生学习扎实,感悟深刻,真真正正做到了课堂的主宰者,我也真真正正将自己解放,着实过了一把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搞训练的语文教学瘾。真所谓:简简单单小古文,平平淡淡见真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