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诚邀编委 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滚动公告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1001-3989
国内刊号:CN11-2679/G4
编辑出版: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社
网    址:http://www.xdjsjyky.com
投稿邮箱:xdjsjyky@126.com   xdjsjyky@163.com
 
友情链接
 
作文教学策略的思考与实践--作者:闫保仓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小学  710100

  摘要:语言运用是语文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之一。而写作恰好是语言运用的重要呈现方式,学生要把自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语言经验应用到表达实践中,考量的是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所以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着力在”“上下功夫;注重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充分的练笔练习,使作文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策略;思考与实践;参与社会;强化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是人类日常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作和信息载体,融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而言,写作是学生语文实践、积累语言经验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是观察感受自然和社会的体验和思考,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反映。因此,作文是所有语文质量监测的必考题目,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举措,自然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在新修订的课程目标中,对于表达与交流学业目标,每个学段均有具体的要求,从第一学段的听话说话写话到第二学段的转述交流、叙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再到第三学段的讨论发言、条理表达、记实想象等等。可以说起步阶段的习作涵盖了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作文就是用文字写出自己想要表达言说的话。所以,从某个方面讲,会写作文就要先会说话交流,打好口语交际的基本功。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表现为学生视作文为难以攀登的珠穆朗玛峰",每每提及而心怯。老师也一直在积极探索研究作文教学的好思路,好方法。这里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强化写作练习。

  一、作文教学应该重在”“”“

  我们知道语文课程是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情绪。引导学生在多样的语文实践中积极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建构较为良好的自我语感,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逐步培养在具体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有效地沟通和交流,逐步具有文化自信和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因此,语文教学中从阅读积累做起,通过阅读和鉴赏的积极引导,让学生接受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通过一定的生本会话,促进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升。不仅如此,提升作文水平,还应该打好做”“”“写"组合拳,以更好地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其潜在的写作冲动。

  所谓”——就是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种活动。如:打扫教室、参见社团活动和体育运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区实践活动,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等,全面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学生有了真实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所写内容更真实,更贴近生活,不再为无话可说,无啥可写而发愁,也让写作变得轻松而愉快,乐于表达的写作兴趣逐步提升。

  ”——就是经常要求学生把他们在学校、社会、家庭中亲身经历的东西交流出来了。学生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亲历过程以及感受想法转化为口头语言呈现出来,同时要综合考虑表达的场合、交流时的用词和语气,以及将内心的所想文从字顺地转化为外在的文字……使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地训练。教学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大胆探索的课前3分钟”“每周一见”“我的读书分享等都是很好的实战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就是引导学生把的内容,在交流的基础上书面表达出来。的过程,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践证明,是真正意义的习作表达过程,是建立在基础上的再加工。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写是建立在说的基础上的。首先要说好,然后才可能写好。要坚持怎么说就怎么写。如论是说还是写,都要按照一定的要求,要完整、流畅、条理。符合各学段表达交流的目标要求。比如:一天语文课堂上,我照例安排进行课前3分钟见闻交流,同学李敬尧讲了一件小交警的故事,讲得完整、清楚、流畅,赢得了同学们的好评。后来,在随后的习作练习中,我看到了他的《我是小交警》的习作,质量相当不错。随后问她时,她不假思索的回答说:我就是按交流时说的写的……”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积极参与校园社区活动,积累活动体验,做好从再到的训练,实现作文的教学目标,就不会再是高不可攀的事了。

  二、低起点,早起步,注意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渗透作文训练

  作文教与学靠的是坚持不懈,凭的是日积月累。所以作文更注重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渗透训练。

  1.训练提升学生表达能力。这是夯实学生作文基础的重要举措。教师在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有利于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每一个教育契机。课堂上的一段读文;学生回答提问的一次问答。都是我们极好的习作练习机会。我们要引导学生讲清楚,说明白,再想办法说生动,说丰富,换着词语说,变着顺序说。谁说的好及时肯定,说的不好相互点评……久久为功,不断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训练引导学生鉴赏美文。就是多看多读。老师要围绕新课标明确的学习任务群,整体规划读文内容,给学生推介读书的篇目。让学生在海量的读文中感悟作品的精妙所在,或内容,或情感,或表达,或取材……潜移默化地关联感知与表达。比如:在教学《海上日出》时,我引导学生搞清楚,课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描写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的。随后我又及时给学生介绍了《火烧云》《观潮》等文章,让学生感知,类似这样描写不断发展变化的景物时,我们都可以按照发展变化的过程,抓住各个阶段的景色特点来写。再如《月是故乡明》教学时,我抓住文章结尾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以这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感悟结尾应该给人意味深长的读书体验。随即我又结合《桂花雨》的结尾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两处异曲同工的含义隽永的结尾,让学生切身体味作者表达的妙处,启迪学生自我习作时提升文章的艺术性。

  3.训练教会学生借鉴课文。各册教材均是基于核心素养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是指导学生写作的很好范文,。日常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感知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揣摩表达情感的方式和特色,并注意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尝试借鉴和应用,进而推动学生在写作时对文章的思想立意、布局结构、选材表达等有起步方向的正确感悟和体会,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习作时有所借鉴,有章可循。如《四季之美》让学生了解描写一年四季的美景时,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展现四季不同的美景特色,让学生感知,在描写固定地点的景色时,我们也可以依此为序来叙写。再如《一夜的工作》则是写人记事的好范文,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先总说他工作是多么劳苦,生活是多么俭朴。然后,围绕这两方面分别叙写具体事例,来集中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的表达特点,让学生在以后的习作实践中有章可循,而不茫茫然不知从何下手。

  三、多练是提高作文的重要手段

  多练时发展书面语言的有效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明确指出:作文要注重与生活联系,特别强调:平时要加强对写作方面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立意取材,怎样谋篇布局,怎样起承转合,怎样表情达意等等,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步提升习作技能和表达水平,这里要说明的是,光有多讲还不够,还要多练。具体做法很多,坚持记写日记;联系教学实际写情境作文,比如各类写作专项训练;再有就是坚持小练笔,把听说读写融合在课堂上,结合授课内容,开展随机的练笔写作。练笔贵在坚持,教师要通过鼓励、展评等多样评价方式,调动学生愿写乐写的积极性。具体做法有:

  1.样板激励。范读优秀习作,发挥优秀作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2.目标激励。目标明确,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动力。根

  据学生个体差异,规划梯度习作目标。避免高不可攀和目标过低,少了挑战的快感,直接影响习作兴趣。

  3.成果激励。及时肯定习作中学生的点滴可取之处,适时肯定和鼓励。通过制作班级习作集”“佳作精品展"等,积极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

  四、重视强化训练,提高写作的速度

  在日常训练的基础上,强化训练也必不可少。做法是: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作文内容,要求逐步提高。比如字数、内容等各方面的等次要求。最终达到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拿出一篇像样的、高质量的作文。实践证明,这是很有效的。注意要注意强化训练的持续性、系统性、全员性,严把质量关,避免走过场;注重监督,真正起到了提高作文立意的目的。

  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良师益友。只要注意不断调动学生浓厚的习作兴趣,再加上正确的引导方法,积极地把读写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那么作文对孩子而言,就绝不是一件苦差事,而应该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作者:李新农教育湖南师范大学

  [3] 《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作者:赵东阳河北师范大学

  [4]《小学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研究》作者:陈海云上海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现代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2200--18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xdjsjyky@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