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金川县阿科里中心校 624100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尽快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而素质教育中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能力之中,更应优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要改变陈旧观念,营造创新环境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善于营造民主、自由、合作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表达,积极参与,能感受到自身价值之所在,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民主自由的气氛,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独立思考,不搞一言堂。学生表现有肯定的地方都要给予表扬,即使有缺点,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而要在鼓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改、完善。同时,要给学生较多的自由,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对他人乃至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形成自由探讨,自由争论的氛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创新品质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切新生事物的起源都来源于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的创新,而创新又来自于自信。可见,创新离不开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决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给予鼓励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自信。如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微笑的点头,可以使学生信心倍增,攻克难关。 其次,课堂应培养学生的坚韧性。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经得起困难和失败的考验,让学生明白一份艰辛一份收获。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说:创新需要勇敢,创新需要专心,创新需要耐力。让学生独立思考语文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给他们一个思考的过程和空间,以达到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目的。 三、教师先解开定势束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思维定势指的是沿着固定的思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定势是创新的最大障碍。巧妙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并用,力求求新求异,就能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1、培养学生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创造想象力是想象基础上的高级境界,也是创新思维的高级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搞点启发创造想象,对搞活学生思维,促进创新能力是大有益处的。首先,要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欣赏,使学生受到感染;通过充分利用教学图片、实物、实验、电教教学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之后,创造想象能力便会得到逐步发展。其次,在已有故事结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推测填补可能产生的新奇结局。当然,创造性想象能否产生创新成果,还必须在想象之后,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想象的合理性。创造性想象不能违背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是失去理智的胡思乱想。 2、课堂上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猜测是发展创新的方式之一,可以说费尔玛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就有力地推动了数学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是十分必要的。课堂上允许思维敏捷的学生争先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有利无碍的。学生抢答,教师不能评价是出风头,爱表现,个人主义,不然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抑制学生的直觉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的态度和形象,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兴趣呢? 1、把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把语文教学活动组织的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2、主体换位,大胆质疑。现代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怀疑,不迷信权威,在学习中敢于提出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 3、创设有趣的课堂情景。课堂教学方法要形式多样。谈谈、写写、听听、划划、演演。同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脑到、手到。注意劳逸结合,精讲巧练,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广阔的前景。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